第一講 究竟有沒有中國式管理
一、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管理有三種說法:
1、有人認為沒有——管理就是管理,沒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的區別,只有有效和無效的區別。所以說沒有中國式管理。
2、有人認為有——管理離不開文化,各國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當然就不同。所以說有中國式管理。
3、有人認為——有也對,沒有也對——管理的工具是一樣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樣,所以有的有效,有的無效罷了。
二、不必過分強調中國式管理
1、如果為了面子,這沒有什么必要。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跟隨面子沒有多大關系。
2、如果為了愛國,這也不是辦法。因為愛國之心人人都應該有。但是,也不可心盲目強調,說人家有的,我們也一定要有。
3、如果為了信心,也不該如此。因為,如果真有中國式管理的話,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們更有信心。
4、談中國式管理,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因為標新立異是為了表示不一樣,這沒有什么價值。談中國式管理,對人來講應該是最高的智慧,這樣才有收獲。
三、認為有中國式管理和沒有中國式管理,都有相應的道理
1、原因之一:人都是大同小異的。
2、原因之二:全世界的管理目標都一樣,都是要把工作做好,賺取利潤,達到目標。但是各國的氣氛又是不一樣的。
3、原因之三:管理的工具是通用的。例如:電腦和報表,全世紀都在用,而且學就會,但是成效卻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來巧妙各有不同的觀點來看,我們認為——管理是各有一套,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善于創新,對于一種原則,會因為各自的實際環境而有不同的變化。
四、從硬件看,沒有中國式管理
1、硬件是指管理科學。管理科學看得見、摸得著、具體明確。管理科學全世界都一樣。
2、從管理的層面來看,沒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的區別。
五、從軟件看,事實不容懷疑中國式管理的存在
1、軟件是指管理哲學,它是指人的思想。管理哲學看不見、摸不首。各國人的想法不一樣,民族性不一樣,管理哲學就不同,因此表現的的管理行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對物的管理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管理。而對人的管理都有很大區別。所以用管理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方法來管理中國人多半行不能。
3、管理工具是中性的,無所謂好與不好。用的有效就好,用的無效就不好。
4、從管理的層面來看,就有中國式、美國式、日本式。同時在一個國家內部,因企業環境的不同,也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六、結論
由此看來,說有中國式管理對,這沒有中國式管理也對。只不過沒有學問的人講這句話,證明他腦筋糊涂,搞不清楚;真正了解的人講這句話,證明他已經知道這是立場不一樣,層次上的不同。如果他真正能講出來:從管理科學來看,沒有中國式管理;從管理哲學來看又有中國式管理,這就是已經抓到了問題的核心。所以說,今年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再來爭執到底有沒有中國式的管理,因為我們不斷改變自己,靠的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套管理行為,使這更有效。美國人19世紀末期不太重視管理科學,雖然美國人管理科學很強,但是仍然不如日本。日本人之所以能夠發展出一套比美國更有效的日本式管理,主要是因為在應用管理科學以外,還十分重視管理哲學。美國人經過日本人的沖擊以后,開始有了一種反省:認為今年在尋求管理做法的狂熱中,所缺乏的檢討管理的靈魂與管理的精神,這是管理哲學。(美國人稱之為企業文化,日本人稱之為經營理念,中國人稱之為管理哲學,其實是指的同一個東西)。因此,我們要關切新的管理技術,而且要關切它的靈魂——管理哲學。
七、僅舉一隅的偏失
1、如果你是總經理,你就不能在心里認為,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你應該扮演“天公”的角色!要認為都要緊,都重要,統統重要,不應偏于哪一面。
2、過份強調行銷導向而忽略生產技術,會造成“有市場、無貨供應”的缺失。
3、過份強調財務導向而忽略管理會計,則會造成“黑字倒閉”的危機。
4、過份偏重生產技術而忽略研究發展,則會造成“價格競爭”的慘境。
5、過份重視人際關系而忽略工作效率,則會造成“一團和氣,一事無成”的笑話。
6、無過與不及,才是理想的中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