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當今社會的企業,老板實施的管理大致可以區分為五個境界。分別是,1、沒有管理;2、制度管理;3、人倫管理;4、能量管理;5、無為而治。通常情況下,除了1與2比較明顯外,大多數企業在大多數情形都是混合管理模式。
沒有管理的時間最長。很多企業在創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沒有管理的管理,一種放羊的狀態,而且相當長的時間都是這樣。這就類似于組織結構的直線制,從上到下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等于沒有管理,自己制訂自己推翻,幾乎所有組織內的人都是這樣。不僅這個時間長,而且從無管理到開始習慣有管理的時間也長。即使是企業到了管理的時代,也仍然有很多方面依然沒有管理,比如治理結構的管理,在現在很多管理規范的企業里依然是空白,很多管理的措施出臺了但不執行的情況也很多,相當于還是沒有管理的狀況。可能,沒有管理或者沒有全面管理會陪伴企業的一生。
制度管理的時間最短。制度管理是很多企業覺醒比較早的一種管理模式,一般是大家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很多人最開始都習慣抄襲所謂來自哈佛的管理。其實,制度管理所需要的時間最短,因為制度管理是外科管理的一種簡單表現形式,很容易學會。
但是,中國人一般是不服管了,從來就沒有人說“你來管我吧”。這是因為中國文化的特征,骨子里都不喜歡別人來管,也是因為制度只有對錯即非黑即白,沒有混合地帶即灰色地帶,可偏偏中國人除了是與不是還有但是,但是的價值比是與不是還要有作用。所以,制度管理的時間是最短暫的,往往制度建立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就比較難。
制度的背后是標準,標準的背后是價值觀,價值觀背后是人生觀與哲學底蘊即文化底蘊,中國是一個重視人倫的社會,所以人倫管理在很多情況下起了主導作用。
人倫管理的時間最亂。人倫管理通常被人稱為人治管理,一切都是人說了算,似乎也沒有錯誤。但是,還是有本質區別。比如,在家庭,一般都是父母說了算,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是文化賦予的特殊權利。在企業,老板就相當于員工的父母,老板管理員工的時候,一般是家長式或者一言堂,原因就是中國文化。不僅如此,一級管一級,也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也是源于中國的人倫。
除了長輩的人倫,中國還有一些特殊的價值觀,是歷史沉淀下來的,導致管理也會不同。比如,在一個企業會有不同的人,有的是文人有的是文盲,老板對他們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樣,沒有標準制度來對應,一般來說對文人會溫柔一些,對武人會粗暴一些;比如“雷公不打笑面人”,會笑的得到的管理優待又會明顯好于不會笑的人;比如“尊老愛幼、關愛婦女”的文化,導致老人、婦女、剛出道的小毛孩的管理也千差萬別,絕對不是制度的標準。等等,都是人倫文化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特別是現代人由于對中國人倫認識的喪失或者淺薄,對易經八卦的不了解或者錯誤解讀,管理起來也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屬于長官意志,所以,這個時期的管理就比較亂。
能量管理的時間最難。能力管理是憑借老板個人的磁場能量的一種管理方式,是一種個人魅力的表現形式。老板都有權利,從人倫管理的角度,應該是至高無上的,但為什么有的老板在員工眼里就被看不起或者被抵制呢?按理說老板本身的權利就是一種能量,為什么還是有的不行呢?原因是權利不是能量的全部,能量還包含知識、學問和本事,與語言、魅力、感染力等表現手段密切相關,一起共同組成能量。
有能量的人總是能夠感染別人、影響別人,甚至能夠無形地控制別人,這樣的管理是最強大的。比如,一個超級牛人來企業應聘,說得天花亂墜,沒有能量的老板往往被別人牽著鼻子跑,不知道如何控場,把這樣的人引進企業之后也只能被別人牽引或者控制。相反,一個有能量的人,任何在他眼里都是可以牽引住的,能把別人的士氣和霸氣火焰立刻壓下去,還叫人對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
能量管理是老板管理企業的獨特優勢,但能量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訓練獲得。因為獲得能量要訓練深刻的思想洞察力、抽象的概念思維能力、思辨能力,要訓練膽識與魄力,要堅定信念與信心,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難度比較大。很多老板一生都難獲得這種能力,總是給人軟綿綿的感覺。
無為而治的時間自然。有了能量,老板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的程度。無為而治需要員工對老板敬畏,需要企業有把自動鎖。員工對老板光有畏懼是不夠的,是隨時都可能越矩的,只要有條件,但有敬就不怕了,員工敬重的就是老板的能量級別,看的是信念與魄力。
無為而治不是憑制度與流程,因為中國最不喜歡那些東西,最容易成為破壞者,關鍵是老板能夠憑借能量在企業建立一種自動鎖。所謂自動鎖,就是無論老板在不在,都會自覺自愿地把自己縮起來,不亂說話,不亂做事,不偷懶耍猾。這就還比,有些家庭的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說“爸爸回來了趕快規矩點”,這就是叛徒行為,對爸爸有畏懼而無尊敬,沒有自動鎖。假設無論爸爸在與不在,媽媽都能堅持一個標準對待孩子,就有了自動鎖。可見,自動鎖關鍵建立在主管干部的心里,員工才能自己鎖得起來。
當然,無為而治當然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但企業管理就像愛情一樣不容易說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各有各的標準,而且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標準,所以,沒有絕對的管理模式,往往都是混合模式,管理之中會有不管的地方,看上去不管實際上就是在管,既要因人而異,也要因時而異。只要能夠達到目的,手段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