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 月,英國標準協會已有的IT服務管理標準BS15000,已正式發布成為ISO國際標準:ISO20000。ITIL從1980年代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萌芽,到2000年成為英國標準協會的IT服務管理標準BS15000,再到2005年5月17日通過快速通道成為ISO國際標準家族中的一員,ITIL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國際標準,被國際廣泛接受。
在成為國際標準以前,該標準就已經被許多國家采用。如澳大利亞的AS8018和南非一些國家。目前,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應用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并且國內某大型企業已經在2005年通過BS15000認證。
ITIL與ISO20000有什么不同?
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得到歸納總結出現ITIL方法論之后,第一次突破性的發展,是英國標準協會(BSI)在IT服務管理論壇(itSMF)上,正式發布以ITIL為核心的國家標準BS15000,值得注意的是,ITIL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是一個非常快的過程,國際標準組織是2005年5月以快速表決方式通過(fastu track)的,所以才能在2005年12月就正式發布。
基本上,ISO20000就是從BS15000延伸而來,兩者之間的整體框架沒有什么不同,但是ITIL與ISO20000之間的框架,卻有些差距。整體來說,ITIL是10個管理流程(不含服務臺),ISO20000/BS15000則是13個管理流程,其中新增的業務關系管理(Businessn Management)與供貨商管理(Supplier
Management),對于ITIL來說,這些已經同時包含在服務等級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之中;另外,ISO20000新增的服務報告(Service
Reporting),事實上也涵蓋在ITIL的每個管理流程當中。
引入ISO20000刻不容緩
包括中國、印度等國家,正在興起爭取參與 ITIL 或 BS15000 認證的風潮,因為這些國家多數企業或 IT人員知道,一旦擁有 ITIL 認證,就象征了千錘百煉的實力,客戶會更放心地將訂單交到他們的手中。
目前國內知道ITIL和ISO20000的企業和個人的數量與我們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相比還不多,國內企業必須加強ITIL、ISO20000的培訓,思考以ITIL 流程提升競爭力,降低日后吃敗仗的機率.
2月1日,英國標準協會(BSI)向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頒發了ISO20000認證證書,中國移動浙江公司成為中國通信行業首家通過ISO20000認證審核的IT服務機構。
信息技術服務管理
長久以來,組織/企業的IT部門一直被歸納為「Resource Provider」或「TechnologyProvider」,四處救火,卻經常徒勞無功白忙一場 ,甚至于動輒得咎:至于公司的高階領導亦面臨著IT人員愈發精簡,任務愈發繁重,以及服務質量愈難滿足用戶及單位期望…等艱困挑戰。
若IT部門欲改善現況由此困境走出,便需徹底進行體制改造,促使轉型至服務導向,繼而將服務觸角提升至業務視角層面:在此基于ITIL(Information Technical Infrastructure
Library)方法論及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IT服務管理(ITSM)方案則被各界視為IT部門轉型最佳選擇。
IT服務管理體系國際標準ISO20000標準介紹
ISO/IEC20000是一個關于IT服務管理體系的要求的國際標準,它幫助識別和管理IT服務的關鍵過程,保證提供有效的IT服務滿足客戶和業務的需求。
ISO20000, 共分為兩部分 :
ISO/IEC 200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 managementPart-1:Specification(信息技術服務管理標準規范, 認證要求)
ISO/IEC
20000-1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 management Part-2:Code of practice(信息技術服務管理最佳實踐)
在ISO20000中的信息安全管理部份,以ISO27002/ISO27001為參考規范。在企業組織ISO20000的實施范圍不大于ISO27001/ISO27002實施的范圍的情況下,若該組織/企業已通過ISO27001認證,則該企業組織的ISO20000中信息安全管理部份也將符合標準。
ISO20000標準包括了5大過程及13個管理面,
如下:
服務交付過程
&服務等級管理
&服務報告
&能力管理
&服務持續性與可用性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
&IT 服務預算編制與會計核算
控制過程
&配置管理
&變更管理
發布過程
&發布管理
解決過程
&事故管理
&問題管理
業務過程
&業務關系管理
&供應商管理
實施ISO20000效益
&得以獲得業界普遍認同的國際證書ISO20000認證;
&就服務質量和服務承諾與業務及供貨商達成一致,建立和業務及供貨商統一的溝通平臺;達到相關利益方均滿意的IT服務管理目標;
&提高IT服務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為業務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提高業務滿意度;
&提高項目的可提供性并確保如期交付;
&從總體上提高組織/企業IT投資的報酬率,提升組織/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建立IT部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持續改善機制和內控機制;
•明晰IT管理成本和組織/企業業務戰略和IT戰略目標的結合點,完善現有IT服務結構和資源配置,使各項IT資源的運用符合公司業務
戰略和IT戰略目標;
&通過建立優化、透明的管理流程和權責的定義,監控管理流程、進行績效評價;降低IT運營的管理成本和風險;
&易于整合服務管理流程和其它管理系統,如: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ISMS 、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等;
&將現有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整合,規范IT部門服務水平,規范工作流程,降低由人員變動導致的風險;
&提高IT部門相關員工的專業素質,提高員工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
&提升IT部門整體運作及部門間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