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與家庭的沖突,成為社會問題的一個重要問題。而影響工作與家庭沖突的一個重要變量就是自我效能感。曾經西方心理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實驗,結果表明工作家庭沖突與自我效能感成負相關。也就是說一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夠減少工作家庭的沖突。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還對一個人的情緒、對外界的選擇、自身的努力程度等產生重大影響。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對未來的一個預期所帶的能量。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是美國心理學家班都拉,他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對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操作行為的預期。而預期又分為結果預期和效能預期,結果預期就是個人對未來事件結果的一個預測,而效能預期更為重要,它是個人推測自己能否順利地完成某種行為以產生一定結果的預期。舉個例子,公司有一個重要的策劃交給你,如果能力正常,但是你相信自己能夠順利地完成這項任務并獲得獎勵,在這個預期能的推動下,你工作起來更積極有效。
自我效能感高低的影響
每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不一樣,一般而言自我效能感強的人,生活中表現的更自信積極,工作效率高,學習良好;而自我效能感地的人與之相比就要差一點。所以,它對我們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是有想大的影響。
1、影響工作與家庭
工作與家庭沖突,是很多人頭痛的事情,人們往往只注意到外在的客觀原因卻忽視了內在的主觀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
工作與家庭沖突,影響了很多的工作的熱情和家庭的溫馨。我們都知道,時間對任何人都是一樣平等的,而是有限的。如果想要在工作上表現出色,很多人勢必會將時間更多地傾注在工作上,也就工作時間大大增多。但勢必會減少投入在家庭生活上的時間,比如加班不回家吃飯。這樣是十分危險的,由于缺少溝通和滋養情感,很多人的家庭都出現了情感問題。
從表面上看,像是工作時間特征的原因,其實本質是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低的表現。自我效能感在這一過程中它影響著工作時間和質量,同時也影響著家庭生活。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會完成更多的任務,或是完成一項任務會消耗更少的時間。這樣有足夠的時間去擔任家庭角色。而自我效能好的人,在與家人的溝通上會更有效。
2、影響情緒
當我們認為做某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時,往往會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情緒飽滿,主動性也更高。學生對某一學科感興趣,十有八九是因為在這一學科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興趣又可以使人更加投入,獲得更好的成績,從而促進能力的增長。與此相似,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會更有興趣從事某一活動。在行動的過程中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對外界的信息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加工,從而更有可能獲得好的結果,好的結果又能起到強化作用,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解決問題之前,往往會從積極的方面去考慮問題,形成正向預期;遇到問題時,也會以一個樂觀的心態看待它,較少產生焦慮。
3、影響努力和堅持
在工作和學習中,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決心,影響人行為的堅持性。因為其中有一種我們都經歷過一種感受就是習得性無助感。所謂習得性無助感,就是我們在從事某一活動中,屢次受到失敗和挫敗,沒有成功的喜悅,取而代之的是沮喪和失落,沒了信心。如果再把我們放到同樣的環境中,我們就會和之前一樣無助,不能夠很好的完成任務。分析其作用機制可以發現,只有當人把失敗歸結為不可控制的因素時,才會形成這種無助感。而這不可控制的原因意味著自我效能感的低下,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容易放棄努力。結論就是高自我效能感者所付出的努力與任務難度成正比,低自我效能感者則相反。
4、影響人行為的選擇
自我效能感是一種對未知活動的估算是否能夠完成預期,如果當個體對自己完成該任務的能力評價很低時,他可能不會采取行動或者選擇一個較容易的目標。所以,人們會根據不同的任務,改變自己的自我效能,來選擇行為和任務。
如何改變自我效能感?
既然知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對我們影響很大啊,就該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1、善于吸取教訓,獲得成敗經驗
人的知識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人的知識獲得都是一種間接經驗,是從別人和書本上獲得的。那么自己的經驗教訓就是直接經驗,這對人的影響是意義重大,而且也是記憶深刻的。我相信這一感覺,大家都有體會過。如果一個人所經歷的越多,所獲得的經驗就越多,而豐富的知識經驗足以讓人對自己完成任務更加充滿信心。
2、效仿與自己能力相當的人
除了直接或間接的經驗外還有一種替代經驗,就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關于自我可能性的認識。當一個人看到或者想象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成功時,能夠提高其自身的自我效能的判斷,增強自信心,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就是為什么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總喜歡觀望。
3、善于聽取他人合理的建議
在工作和學習中,往往會我們都會走彎路或者是沖動做事,這個時候就需要調整自己的自我效能,最好的辦法就虛心聽取前輩的意見,結合自身情況考慮。
4、保持樂觀,鍛煉身體
班都拉認為情緒和生理狀態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研究表明,人在焦慮的情況下往往會低估自己的能力,煩惱、疲勞會使人感到難以勝任所承擔的任務。所以,人要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