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如何慈愛孩子這篇文章,寫得很好,特拿來分享。慈愛這個很重要,假如慈愛用錯了方法,可能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教出來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所以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是我們為人父母的過失。
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長好像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這一畝心田里,到底種下了什么種子?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種子?不論是好種、還是壞種,它都會發芽結果。
現在很多家長臉上都寫著哀怨、憂愁。常有家長對我說:「我兒子自私、脾氣大、貪心、懶惰……」一直抱怨下去差不多要講五分鐘。當他講完孩子的問題之后,我接著反問道:「孩子現在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現在脾氣很大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他瞠目結舌,答不出來。然后又問他:「孩子沒有禮貌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知道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如果不找孩子錯誤思想觀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個不好的結果,無非是在那里干著急、干煩惱而已。所以一定要把種下去的錯誤種子拿掉,然后種下正確的種子,再過個兩、三年,對的種子就發芽、結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來,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來。
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懶惰、不孝。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會念及父母!所以根源還是教育孩子要替父母著想、替他人著想。我們回憶一下,孩子跟爺爺、奶奶、父母一起吃飯,請問做媽媽的第一口菜夾起來先給誰吃?「小明,媽媽特別替你炒的這盤菜,趕快多吃一點。」爺爺、奶奶都很疼孫子,也不甘示弱地說:「乖孫子,這兩盤菜也很好吃。」孩子的菜被添得滿滿的。所有的家人都爭著為孩子服務。在家中誰最大?孩子最大。小皇帝產生了。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從小,家人就百般滿足他的各種要求,一旦不順他的意,孩子就會發脾氣。所以現在孩子普遍脾氣都很大。
而這第一口菜如果是父母充滿愛敬地夾給爺爺、奶奶吃,孩子看到了就會打從心里生歡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會效仿父母。記得我小時候,父母拿出水果來,都先孝敬爺爺、奶奶。所以當我們拿著食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當長輩們接過我們遞過去的食物,會非常歡喜地撫摸我們的頭,我們心中也很喜悅,這個叫皆大歡喜。所以,以孝治家絕對會使家庭和睦、和樂。
教孩子從小孝順長者,對長者有禮敬的態度,時時刻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貪心。從這件小事我們就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大學》講到:「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夾菜的先后順序做錯了,為人子之道就錯了,同時為人父母之道也錯了,自然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禮,更何談建立孝道呢?關鍵還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給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開始,從小一定要教對的。趕快在當下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世態度。什么才是做人處世正確的態度?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確地引導孩子?教兒教女,先教己,一定要從父母的修身開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樣,身教重于言教。所以不是孩子要趕快學,而是父母要先趕快學。這就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說的道理!
另外,「寵」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個忌諱。寵孩子造成的是不孝,而懂得磨煉孩子,才能歷練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愛,我們要細細去思考。有時候你愛之,反而足以害之。慈愛是要有理智的。
現在許多父母包辦孩子的家務事,這種「愛」會釀出很多的弊病。孩子懶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對父母的辛勞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絲毫無感恩之念。有一位老師教導學生們,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過生日不應該是想去「麥當勞」、想要一大堆禮物,而是應該想到母親養育的辛勞,要懂得知恩報恩。所以他們班的孩子生日的時候不是去要求買禮物,而是自己主動幫爸爸媽媽干家務活。
有一個女孩生日時要炒菜給媽媽吃,但身高不夠,她就自己搬來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鏟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濺起來,她又找了一個大手套套在手上。等把帶著水的黃瓜放進油鍋,油濺得更高了,她靈機一動,把爸爸的安全帽找來戴在頭上,費盡千辛萬苦終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來給她媽媽吃。通過自己動手,她體會到媽媽的辛勞了,我相信這個孩子以后吃菜不會亂挑了。
而當一個孩子能夠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別人的恩,才能處處想到為別人付出,進而去回饋、關懷別人。古代圣賢教育我們「習勞者知感恩」。不僅如此,在勞動中還能鍛煉孩子的處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養成勤勞的習慣,對于他的一生都有好處。
我有一位長輩盧叔叔,他對孩子講:「我所有的錢都是取之于社會,往后我也要用之于社會,回饋廣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業,所以我一分錢也不會留給你。但是只要你認真做人、努力讀書,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孩子從小就覺得父母親的心胸非常寬廣無私,對父母是打從心底佩服。
他的兒子后來到美國留學,雖然盧叔叔的經濟狀況很不錯,但他明了現在小孩從小舉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華,從小都很會花錢,所以對他的孩子在經濟上抓得特別緊。兒子要出國留學前,盧叔叔告誡說:「我給你的錢都算好了,假如你亂花,就要自己解決。」這叫丑話講在前頭。即使孩子電話請求多匯一點錢,父親也不曾破例應允。兒子從小是父母帶大的,知道他父親言出必行,所以絲毫不敢造次,只有嚴格自律,在自立中歷練自己。
當他兒子出去找工作時,應征的是董事長助理,由董事長親自面試,跟他談了兩、三個小時。董事長拿著他提交的企劃方案,不相信是他這樣二十五、六歲的人可以寫出來的。結果就企劃方案的內容詳細地詢問他,經受過父親種種磨練的他,一一對答如流,而且非常地穩重。最后董事長給他一句話:「薪水要多少,你自己開。」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兒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說「薪水要多少,你自己開」?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養出來的,絕不是被寵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