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NLP:神經語言程序學
官方解釋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縮寫。在香港,也有意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的。
N (Neuro) 指的是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
L (Linguistic) 是指語言,更準確點說,是指從感覺信號的輸入到構成意思的過程。
P (Programming) 是指為產生某種后果而要執行的一套具體指令。即指我們思維上及行為上的習慣,就如同電腦中的程式,可以透過更新軟件而改變。
故此,NLP也可以解釋為研究我們的大腦如何工作的學問。知道大腦如何工作后,我們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從而使人生更成功快樂。也因此,把NLP譯為“身心語法程式學”或“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研究。更直白地說,NLP是一種思想的技巧。NLP就是我們用語言來改變身心狀態的具體方法。它的創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們有一些怎樣的程序,總結起來,然后教給其它人。并相信,其它人如果能掌握這些程序,也可以獲致成功。
我們如何創造出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我們怎樣選擇傳入腦里的資訊,我們怎樣認知這些資訊,我們怎樣儲存這些資訊,怎樣把這些資訊與其他在儲存中的資訊融合,以及怎樣運用它們?
NLP的創始人 NLP主要的發現者是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格林德是世界最富盛名的語言學家之一,班德勒是一位數學家、完形心理學家和電腦專家。他們決定集兩人之力去進行一樁模仿他人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在多方面都甚有成就之人。他二人分析了一些成功的商人、醫師和其他行業中的佼佼者,試圖能從他們多年嘗試錯誤后的成功中,歸結出一些成功的模式。他們對下列三人的模仿,經分類后所建立的諸多有效的行為介入模式,使得他們聲名大噪。這三人是當代最偉大的催眠療法學家之一的埃里克森醫師,杰出的家庭醫師沙提爾女士和人類學家貝特森。例如,格林德和班德勒二人發現沙提爾能輕易地建立人際關系,而其他的同業卻不行。所以他們找出她特有的模式,也教導學生運用,即使他們沒有任何執業經驗,但也做出與沙提爾毫不遜色的成績來。他們播下相同的種子,收獲也相同。從他們三人身上模仿所歸結出基本模式的經驗,幫助格林德和班德勒也建立自己的模式并傳授出去,這些模式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NLP。
美國科羅拉多州給NLP的定義 關于人類行為與溝通程序的一套詳細可行的模式。雖然它本身并非一套心理治療法,NLP的重要法則可以被運用于了解人類經驗和行為,和使之有所改變。NLP曾被運用于治療方面,結果是一套效果強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夠在人類的行為和能力方面做成廣泛和長久的改變。NLP專注于修正和重似熊的設計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靈活和能力。
引用智者“牛頭”解釋:
N(Neuro)指神經系統,意譯為身心。指我們比較穩定的身心素質,結構及比較逸動的身心狀態。
你說你自信,這是一個心的素質,屬N;你說你有點困,這是一個身所狀態,屬N。
L是指語言,指我們溝通中所用的字眼、短句和音調及一切身體動作;還有內心的對話,想象也屬語言。
你對兒子說:“這是面包!”——這是語言。口語語言。
你對屬下做了一個勝利的手勢。——這是語言。肢體語言。
你在心里想象明天就可以去郊外玩了。——這是語言。視覺語言。
你扁了一個可惡的人。——這是語言。肢體語言:拳頭在說話。
語言是你與自己及外界溝通的各種方式。
P是程序。在前面,我們談到身心與語言。我們就是通過語言來影響自己與他人的身心。同樣,他人也通過語言來影響我們。這個影響的過程,NLP稱之為程序。
你打開門,走過去,拿起一瓶雪碧一飲而盡,說一聲:好喝。——這就是一個程序。也可以說是一個過程。
你早上下床,刷牙,洗臉,上班。——這是一個程序。
上街,鄰居對你微笑,你也對他微笑。——這是一個程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程序。也就是習慣。擁有不同的程序,也使我們擁有不同的人生。
NLP研究的是就是我們的語言對身心起作用的程序。它的創造人,找到一些卓越的人,研究他們有一些怎樣的程序。把它總結起來,然后就可以教給其他人。其他人可要吸收這些程序,那么他也可以獲致類似的效果。
這就是牛頭心目中的NLP。大家可以學習正規的解釋,然后參考牛頭的解釋來了解NLP的定義。
NLP的研究對象 NLP相信成功是可以復制的,它的研究對象就是成功者成功的“程序”。它的核心就是怎么學習、復制、創造卓越的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在你學習他人,復制他人之前,你要先向自己學習,總結與復制自己的成敗經驗。因為,從自己的經驗中學習,往往要比從他人身上學習,來得更有針對性,更高效。第二、復制程序,并不只是復制方法,更重要的是復制方法背后的信念、心態與精神。因為,只復制方法,你就只得其“形”,復制精神,你就能得其“神”。而當你完全把握他人方法背后的精神時,你就可以脫離他的方法,只依據他的精神意境,創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得意忘形”了。
NLP的目的 NLP的目的在于復制成功。即將成功者獲致成果的程序總結出來,精煉成一套明白可行的技術,讓一般人可依之而行與獲致同樣卓越的成就。
NLP的背景 NLP的創立歸功于兩位美國人: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 和約翰·格林德(John Grinder)。
美國加州圣他,告魯仕市的加州大學校園是NLP的發源地。班德勒在那里讀大學,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認識了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 大師維珍尼亞·薩提亞 (Virginia Satir)。稍后,班德勒受雇幫忙把維珍尼亞在加拿大之為期一個月的工作坊的內容制成錄音帶和文字記錄。這份工作花了班德勒數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過程中他學會了維珍尼亞在輔導過程中所運用的聲調和行為模式。班德勒也參與完形療法 (Gerstalt Therapy) 始創人費茲士·波爾士 (Fritz Perls) 的最后一批手稿的編輯工作,這批手稿成為了《The Gerstalt Approach》一書的內容。另外一本關于費茲士教授他的技巧的書《Eye Witness to Therapy》,其實就是從費茲士教授時錄下的錄像帶編輯而成。班德勒用了多個星期戴上耳筒去看這些錄像帶,因為他的工作是確保書中的文字記錄正確無誤。完事后,他也掌握了費茲士的說話和行為特色了。
掌握了這些能力,班德勒在加州大學的校舍內組織了多個完形療法研究小組。格林德·格靈達,另一位NLP的始祖,當時在加州大學教授語言學,已經出版了幾本關于語言學的書。
班德勒告訴格林德他注意到潛意識的意念和構詞過程,想與格林德合作發展出一套溝通上的「文法」。他們首先用維珍尼亞的錄像帶做研究(這些錄像帶的內容后來編成一書《Changing with Families》出版)。他倆很快就發現維珍尼亞的一些慣用的語言技巧,編成一些模式,這就是「檢定語言模式」的前身。他倆也發現維珍尼亞對一些受導者用視覺型文字,一些受導者用聽覺型文字,另外一些多用感覺型文字。維珍尼亞自己聽到他倆這樣說才知道自己工作的模式如此。
這些資料,在1975-6輯成兩本書出版:《The Structure of Magic, Vol. I and Vol. II》。在1976班德勒和格林德決定NLP這個名字,NLP于是誕生。兩人成為了一群學生的中心,這群學生現今都是NLP世界中的頂級大師了,包括David Gordon,Judith DeLozier,Robert Dilts, Steve Gilligan等。NLP的學問開始發展和傳播開去。
經過加利格力·卑臣(Greogory Bateson) 的介紹,班德勒和格林德去亞力桑拿洲鳳凰城研究米爾頓·艾力遜Milton Erickson)的催眠療法。班德勒和格林德運用他們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很快就成為催眠高手。米爾頓對NLP有很大的影響,班德勒和格林德在1975和1977先后出版了兩冊以《Patterns of the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 Erickson. M.D》為名的書;在催眠治療界是很有地位的學術書籍。
在1981年班德勒與格林德分手,成立了自己的NLP組織,推廣他的DHE概念 (Designed Human Engineering)。他經常引發一些備具爭議的事情,雖然他近似天才的才華和能力為人所公認
格林德與茱迪·弟羅斯亞 (Judith DeLozier) 成立了“Grinder, DeLozier and Associates”公司,繼續教授NLP。他們在1987年出版了《Turtles All The Way》一書,是另一本NLP世界內的經典之作。在1989年格林德決定改變方向,轉為專注于企業方面的顧問工作,中斷了與茱迪的合作。茱迪繼續她本來的方向,在1990年與羅伯特·迪爾茨(RobertDilts)及Todd Epstein (已逝)成立NLP University。每年夏天,他們都在加州大學圣他·告魯仕市的校舍內舉辦各種的NLP課程,在一年的其它時間,她受邀請去世界各國主持各種NLP活動和教學。
香港徐志忠神父在1979年去美國完成NLP文憑課程,之后經常參加NLP課程。在90年代,徐神父每年都在香港舉辦NLP文憑課程,由茱迪簽發文憑。徐神父被很多人認為是香港NLP之父。徐神父博學中西,除NLP外,亦研究多種其它有用的學問,或是邀請外國名師到港任教,或是親自主持課程。在1997年他決定不再舉辦公開課程,NLP文憑課程在1998年由李中瑩與Leo Angart合作繼續下去。1999年李中瑩退出了合作,并且在同年年底開辦了具有特色的全中文NLP合格執行師課程。
班德勒和格林德的第一代弟子中很多已經成為當今的頂級大師,比老師可能已經青出于藍了,包括:
● 利斯麗·金馬侖 (Leslie Cameron)曾經一度是班德勒的太太。她發展出很多現今主流NLP常見的技巧,例如處事模式 (Meta Program),她有數本書對情感關系方面的輔導和NLP技巧的運用很有地位,例如:《The Emprint Method》,《Know How》,《Solutions》,《Emotional Hostage》,她在1989年退出,不再活躍于NLP圈子。
● 羅伯特·迪爾茨(Robert Dilts) 被很多人認為是對今天的NLP有最多貢獻的一個人。他在1991整理好和發表「理解層次」(Logical Levels),是他發展的眾多概念和技巧中最具影響力的之一,他出版了超過十部書,與茱迪主持每年的NLP University課程。
● 大衛·哥頓(David Gordon)以隱喻(Metaphors)和模仿(Modellings)著名,每年在美國都有舉辦課程。
● 斯蒂芬·吉利根(Steve Gilligan) 是著名心理治療家,是米爾頓的出色弟子之一,他的催眠治療工作坊,在催眠界上被認為是最高資格之一。他在加州羅省舉辦課程。
● 羅拔·麥當奴(Robert MacDonald)也是著名心理治療家,他對犯罪心理,家庭虐待等方面的研究,很有地位。
● 達·占姆士(Tad James)發展出「時間線療法」 (Time Line Therapy)。他在夏威夷和美國西岸舉辦課程。他的催眠功力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