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概念的十大轉變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正在不斷地豐富、擴大,從終身學習,到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再到學習型城市、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現在,“學習”這一概念與傳統意義上的概念相比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轉變,歸納起來,我認為有這樣十個方面:
一、在學習態度(認識)上,從過去被動的要我學逐步轉變為我要學
過去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一種包袱,學習是被動的。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法寶,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生活的一種需要,一種樂趣。學習是主動的,自覺的,積極的。
二、在學習時間上,從過去階段性的學校學習轉變為貫穿人一生的終身學習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都是學習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為了適應快速劇變的社會變化,在時間上具有終身性。
三、在學習內容上,從過去學科學技術為主逐步轉變為對人文科學的學習為主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物質從短缺到相對過剩,人們的學習內容逐步轉向了關于人本身的學問,主要是了解人的體系:人的行為、人的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協作、相處以及復雜而微妙的互動關系,是一種軟科學(即人文科學)。以人為本將成為一切發展的主旋律。
四、在學習重點上,從過去以學為重點轉變為以習為重點
過去的學習,偏重學知識,學科學,學技術,學文化,偏重于理念的獲得與理解,即偏重于腦力的活動,重點在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則偏重于知識的運用,偏重于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偏重于演練,偏重于手的活動,偏重于能力的培養,重點在習,習比學更重要。
五、在學習的難點上,從改造客觀世界為主轉變為改造主觀世界為主
俗話說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的“江山”指的是客觀世界;這里的“本性”是指人們的心智模式、心理素質、思維方式。過去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應該把這句話倒過來,應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