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干什么工作,都離不開溝通,與業務部門溝通,與上級領導溝通,與同事溝通……在不斷的溝通過程中,我們逐漸積累了一些心得,這些心得有些來自正確溝通方式帶來的“甜頭”,有些也來自慘痛的教訓。特地做了些總結,與大家分享。
第一要義:保持禮貌,態度正確
雖然說大家都是為了工作,都是從公司的最終利益出發,可是對業務部門來講,沒有人有義務對你的工作結果負責,業務部門的配合雖然是他們分內的事情,但如果遇到不負責任或心胸不夠開闊的業務部門,人家完全可以“消極怠工”或者對你的需求不聞不問。
這種情況下,你的態度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萬分重要。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禮貌,不要認為人家必須盡力協助你完成工作。正確的態度才能讓雙方更加積極有效地配合。
正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表達自己的需求是溝通的基礎。以前見到過表達能力不佳的表述者,同時還有一個理解能力稍差的信息接收者,顯而易見,結果只能是“雞同鴨講”,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溝通著完全不搭的事情,弄得旁邊聽的人干著急。
先確定溝通的目的以及目標,明確之后再向著這個目標推進。如果一開始的需求都將不清楚,后面的所有步驟都可以省略。
適當的停頓
有些人脾氣非常急躁,在溝通的過程中忽略了適當的停頓,將心里想表達的內容一股腦地倒出來,速度快,沒有給受眾充分的接受和思考時間。這樣對于溝通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對方會認為你不夠穩重,另外一方面會無法準確捕捉你想表達的信息,為下一步溝通制造了障礙。所以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要不急不躁,注意適當的停頓。
合理地引導
溝通中最容易遇到的一類人,就是“跳躍性思維”能力卓越,五分鐘之內可以從“蘋果”講到“外星人”這樣的奇才,而且通常這些人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如果不及時制止,話題范圍可以繞地球三周還不帶重復的。
面對這樣的受眾,最佳的辦法是合理地引導,絕對不能丟失溝通的主動權,而引導的最佳方法,就是提問。
引導性地詢問問題
這一點可以通過兩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來進行。
第一種,適當的表達沒有聽懂對方的意思,詢問對方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是什么,請對方詳細解釋。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控制談話,對方幾乎不可能不去回答這個問題,同時也不會做出很寬泛的敷衍式答復。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對方將思維輕易地“跳躍”。
第二種,解釋講話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解釋講話者索要表達的意思,“讓我看看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你所講的是……”。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談話內容,還可以從側面表達你有在專心聽對方講話,并且在盡力試圖與其產生共鳴,有利于溝通向著更加順暢的方向發展。
展示自己的專心
馬 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被尊重相對來說被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且需求強烈。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可以展示出自己一直非常用心地聆聽對方的講話,并盡力去理解對方的思想或感受,這時對方會有“被尊重” 的感覺,會更加放松和愉悅,這些都有利于對話更加順利地開展。
學會聆聽聆聽可以建立信任。你越認真地聆聽其他人的談話,別人就會越信任你和相信你。聆聽還可以培養自尊。當你認真地聆聽其他人談話的時候,他或她的自尊也就會自然地得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