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我們要通過有效管理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不僅僅是看起來企業的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嚴格。
有時大家會這樣評論一個企業:這個企業管理制度非常完善,簡直無懈可擊,效益一定不錯。可到企業內部看一下,或許你會發現,這個公司已經停滯發展好長時間了,甚至是在倒退。這是為什么,是因為無效的嚴格管理所造成。過于嚴格和細致的管理有可能是與被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成反比的。舉個例子來說,某廠為了加強對 采購部的監督職能,防止出現經營漏洞,在付款這一個環節上加強了防范,每筆付款都要經過四五個甚至六七個人的簽字,業務員整天忙著找領導,當領導的每天忙于簽字,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種無謂的工作上。有時一個領導不在就沒法付款,影響了正常經營,同樣也增加了領導的負擔。后來這個廠進行了改革,將付款權力下放到財務部,由財務部根據采購部的往來賬目和公司制度進行付款,而采購部負責監督財務部的付款情況,兩個部門互相牽制,結果工作效率提高了,采購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采購更加暢銷的產品,效益也自然增長,可以說效率決定效益。長此以往圍繞提高工作效率所采取的管理才是真正有益于企業的,否則會造成企業管理成本的極大浪費。
所以制度不需要過于嚴密,而是需要規范并且簡潔。我們都知道沃爾瑪的付款從來不會拖延,付款方式也并不繁瑣。供應商只要按時按地的提供相應發票就可及時收到貨款。如果沃爾瑪也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它的全球采購會給供應商帶來多少的麻煩。有可能你要拿著一份訂單從深圳飛到美國,去找老總簽字付款呢。這樣說似乎夸張了一點,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能力使其制度更加簡潔,更加注重效率的話,企業的發展將會是未知的,因為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首先意識到并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