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唐東方著:《戰略選擇》,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年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企業因愿景而卓越。回溯幾百年前的中國古人,飛翔上天是一種看似不可實現的夢想,但當楊利偉坐著神五環游地球的時候,你卻會不得不感嘆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夢想,今日世界將會怎樣?當亨利·福特在一百年前說他的愿景是“使每一個人都擁有一輛汽車時”,當時你會認為他是一個瘋子,但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他的夢想已經完全實現。
華為被看作是中國本土企業自主創新和全球化運營的最佳典范。華為的成功,有機會、機制、領導人和團隊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原動力來自于華為遠大的追求與理想,及華為人圍繞愿景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華為在創立不久,華為總裁任正非就提出了“成為世界級通信設備制造商”的遠大愿景,他將此看作是一種使命感和信念,來引導華為的發展。
為了統一公司的愿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觀,華為于1995年至1998年編寫了《華為基本法》。在《華為基本法》里的第一條就提出了華為的愿景“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并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1]
華為通過多篇企業文化文章來闡釋和宣傳華為愿景,以求華為員工達成對愿景的共識:
“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一句話是追求企業的最大利潤率,而華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華為公司不需要利潤最大化,只將利潤保持一個較合理的尺度。我們追求什么呢?我們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來為我們的顧客提供服務。”[2]
“我們若不樹立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和導向,就建立不起客戶對我們的信賴,也建立不起員工的遠大奮斗目標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因為電子網絡產品大家擔心的是將來能否升級,將來有無新技術的發展,本次投資會不會在技術進步中被淘汰。華為公司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世界領先的概念。”
盡管實現“世界級領先企業”這一目標并不容易,但任正非認為,所有要完成的事情都有困難,找借口、光喊困難而不去努力克服的人絕不是一個稱職的管理者。任正非將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要求西點軍人始終堅持的三大信念“責任、榮譽、國家”修改為“責任、榮譽、事業、國家”,以此作為華為新員工必須永遠牢記的誓言。任正非所加入的“事業”概念,就是“成為世界級企業”的追求。
在2000年他提出,華為要成為世界級企業,海外市場收入要在5年之內超過總收入的50%。
弗朗西斯(C. Francis)曾經說過:“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可以雇一個人到固定的工作崗位,你可以買到按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熱情,你買不到創造性,你買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設法爭取這些。企業愿景會幫你爭取到這些東西。”
正是華為“成為世界級企業”的遠大愿景,指引著、激勵著華為自上而下各層華為人,自老而新各代華為人,為實現共同的夢想,竭盡所有,全力以赴,,去創造一個世界級領先企業。
“創建之初,辦公條件簡單,蚊子又多,張燕燕躲在蚊賬中寫信封,向用戶發信函,令人難以忘懷。鄭寶用同志從40門交換機做起,又做生產工人,又去前線裝機。”[3]
“一個25歲身輕如燕、骨瘦如柴的李一男,擔負起中央研究部總裁的擔子,任期內要與國際接軌,不僅要在技術上,人才的質量與數量上也要與年科研經費數十億美元、研究人員16600的人愛立信靠攏,擔子之重,可以想象。我腦子里老想著他端著一體化網絡平臺,大喊‘狹路相逢勇者勝’沖過獨木橋,殺出一條血路……華為公司經歷了多少困難,它摧殘了一代創業者的健康,又在給一代年輕人施加壓力。唯有在世界領先,否則隨時都可能破產。”
“想想HJD48出廠的情景與背景,想想毛生江在義烏開局,肩負著全體華為人的期望,率領幾十個從來沒有見過交換機、更沒有開過局而研制成功C&C08交換機的年輕研究人員,幾個月在山溝溝里守著問題百出的試驗局,而家里有數百員工及家屬企盼著等米下鍋。這里面就毛生江看別人開過一次局,稱半瓶醋,其他瓶子里還沒有醋。相繼萬門機要快推出來了,絕大多數萬門機的開發者,還沒有見過萬門機局,還專門飛去長春參觀一次。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笑料,也是歷史給我們創造了機遇。”
“公司(華為)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危機,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危險的邊緣。是誰挽救了公司,是什么神暗中保佑?是集體奮斗之神,是數千員工及家屬之魂,托起的氣場保佑了公司。尤其是在市場部‘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工作原則感召下,多少英雄兒女放棄科學家夢,一批又一批奔赴前線。”
2005年,華為海外市場實現合同銷售額47.6億美元,海外合同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合同銷售額。并于年內第三次登上Frost & Sullivan亞太區技術大獎的領獎臺,獲得2005年亞太區“年度無線設備供應商”、“年度NGN設備供應商”和“年度光網絡供應商”三項大獎。
2005年,華為已經接近或者可以說實現了“世界級領先企業”的愿景,這時,華為又不滿足于現狀,提出了更遠大的企業愿景:“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
華為認為[4]:“一百多年前,電話的出現,讓天各一方的人們有機會告別‘鴻雁傳書’的傳統方式,以便捷的評語音交流方式進行溝通;今天,電信網絡已成為改善眾溝通、提升生活質量、提高社會效率的關鍵驅動力量之一;不久的未來,在一個網絡化世界里,人人可以創建、獲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識,從而幫助每一個人發揮無限潛力,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溝通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滿足眾溝通需求、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整個電信行業的使命所在。作為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以‘豐富眾的溝通和生活’作為愿景,運用通信領域專業經驗,幫助不同地區的人們平等、自由地接入到信息社會,消除數字鴻溝,創造最佳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華為在《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中也說到[5]:“華為的愿景就是不斷通過自己的存在,來豐富人們的溝通、生活與經濟發展,這也是華為公司作為一個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我們可以達到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也能夠不斷促進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華為自身也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尋求保護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心態。因此,華為從一開始創建就呈全開放的心態。”
“未來能夠顛覆這個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聯網。美國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20年有可能摧毀美國國家價值觀的只有互聯網。”
“我們在愿景部分最主要是講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其實這里面也是講未來網絡對這個世界的作用。網絡的存在使得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僅對于我們華為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是世界所有國家都不可避免的。因此,這個時候希望封閉起來不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實際上是錯的。這個時候必須勇敢地面對全球化,發揮自己國家的優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成為世界級企業”的企業愿景引領華為走向了世界級領先企業,現在“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的企業愿景引領華為進一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優秀、全球最好的企業之一。
“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也許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實現的愿景,但它可以激勵華為人以此為方向,全心投入,圍繞一個偉大的追求與理想竭力工作,去無限接近這樣一個奮斗目標。
圍繞此愿景,華為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決方案[6],如圖2-5,使最終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通過任何終端享受一致的通信體驗,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圍繞此愿景,華為業務涵蓋了移動、寬帶、IP、光網絡、電信增值業務和終端等領域[7],如圖2-6,具備面向未來轉型發展的先發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通信解決方案和服務。
近年來,電信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全球尤其是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在欠發達地區,受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制約,眾多的人們無法享用基本的通信服務;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正日益加深。
華為利用在通信領域的專業技術和經驗,力于消除數字鴻溝。一方面,華為提供客戶化的通信解決方案,使不同收入、不同地區的人們均能便捷地接入信息社會;另一方面,華為積極幫助欠發達地區發展通信教育事業,培養通信人才,提高當地通信技術水平,從而促進通信的普及。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較差,同時ARPU值也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給運營商在當地建網并持續運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華為為運營商量身定制的低ARPU值解決方案,能保障運營商在快速建網的同時,獲得可持續經營的商業收益,從而幫助這些地區的人們平等地接入到信息社會,借助現代通信手段提升生活質量,甚至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來看華為的“經濟的接入解決方案服務非洲馬里”的案例[8]。幾年前的馬里,是一個互聯網普及率不到0.4%的國度,人們大多像小女孩希塔一樣,認為互聯網只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盡管很理解女兒對于互聯網的渴望,希塔的爸爸媽媽無能為力,因為當地高昂的上網資費讓他們望而卻步。“現在,合理的上網價格讓我們家也能夠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樂趣。有了互聯網,希塔的視野開闊了很多。”看著飛快敲打著鍵盤的女兒,希塔的爸爸欣慰地說。正是因為華為提供的低TCO、成熟的ADSL技術,幫助運營商普及馬里的互聯網接入服務,超過6000個家庭開始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性和先進性,運營商也因此而倍受用戶好評。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的“巴基斯坦鄉村連接方案”的案例[9]。“鄉村連接方案”為巴基斯坦鄉村搭起通信溝通橋梁,在巴基斯坦南部,有一個名叫Theri Mirwah的村莊。常年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以及傳統基站覆蓋的高運營成本,當地網絡覆蓋密度低,很多地方網絡質量較差。2008年,華為充分利用當地日照充足的優勢,為Their Mirwah量身定做了一套使用太陽能基站的“鄉村連接方案”。我們耗時2個月,克服 60攝氏度高溫等困難,終于建設完成了巴基斯坦第一個太陽能基站,不僅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還顯著改善了網絡覆蓋質量。
我們再來看看華為的“象牙海岸”助運營商開展農村普遍服務的案例。科特迪瓦,在法語中是“象牙海岸”的意思。這個地處幾內亞灣畔的國家資源豐富,是整個西非的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在科特迪瓦的廣大農村地區,地廣人稀、地形復雜、施工困難,如果采用傳統的固定電話模式將耗資巨大。為支持科特迪瓦政府提出的普遍服務項目,改善當地村民的通信狀況,華為提出了高可靠性、大容量和低運營成本的CDMA WLL無線接入解決方案。目前,該解決方案幫助科特迪瓦廣大農村近200萬用戶享受到電信服務,這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華為在100個重點村莊分別建設多媒體中心,通過該中心,村民可以享受打電話、收發傳真和瀏覽Internet等服務。村民及時獲取到最新信息,進一步縮短了和外界的距離,生活質量得以改善。
“看著非洲小男孩有生第一次通過我們的無線網絡與外部世界通話時臉上歡快而驚奇的表情,我們心頭洋溢著無限的自豪與喜悅。”華為員工表達著自己激動的心情。
為促進當地通信技術水平的提升,華為在全球設立了29個培訓中心,為當地培養大量優秀通信技術人才。此外,華為通過向加納、委內瑞拉在內的多個國家捐贈教育網絡及設備等方式,讓當地青少年能夠更好地通過互聯網接受教育,了解外部的世界。
2008年,華為啟動的“播種通信行業未來”計劃,給歐洲、亞洲、非洲十多個國家的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新技術、新趨勢的平臺。
所有這些,都是華為“豐富人們的溝通與生活”愿景帶給華為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