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職場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把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鄙习嘧迕刻於几械教?、太累。公
司員工總是加班加點。老總也不輕松,每天總是日理萬機,管理人員事務纏身……中國人為什么這么忙呢?
效率低是個大問題
中國人為什么這么忙呢?TCL收購法國湯姆遜后,發現法國人根本不加班,下班后手機關機都找不到人
,上班時間則準時上班。TCL的中國管理人員很不理解,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24小時開機,習慣了半夜被人
從夢中叫醒。難道只有我們才具有勤勞的優良傳統?
效率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按流程做事。流程是規范做事的程序,流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規范,按規范
做事才可能提高效率。
效率問題對個人而言可能是一個小問題,但對集體來說就是個大問題。
劉永行驚詫于韓國人的效率
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有一次訪問韓國,參觀了一家面粉企業。這家面粉企業每天處理小麥1500噸,卻
只有66名雇員,這令劉永行驚嘆不已。在中國,相同規模的企業,日生產能力一般只有幾百噸,員工卻多達
上百人。希望集團的效率高于國內同行業標準,日生產能力250噸的工廠,也有七八十名員工,日生產能力
僅有韓國工廠的1/6。韓國工廠的人均效率大概是中國同行業工廠人均效率的10倍。
有的中國工廠,設備比韓國工廠還要先進,一個韓國人的效率怎么會是一個中國人的10倍呢?劉永行琢
磨了幾個晚上,終于找到了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絕不是簡單的加和關系,一個韓國人的效率是一個中
國人的1.2倍,10個韓國人就相當于12個中國人的效率。按照劉永行的理解,效率是乘積關系,一個韓國人
的效率是一個中國人的1.2倍,10個人的效率大約是6.20倍,20個人大約是38倍!
雖然中韓企業的人均效率差距事實上沒這么大,但這個解釋還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流水線上,一個環節
效率低下,就會耽誤下一個環節,一環扣一環,最后的效率自然低下。效率低下,只好通過增加工作時間來
彌補
很多人都知道細節很重要,流程很重要,因為細節就在流程中。但是重視細節和流程,并不是根本,根
本的原因在于流程中細節設計不合理會導致流程效率的嚴重降低,我們管理細節與流程的目的就是同樣達成
管理目標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在流程管理過程中,有一個木桶法則:木桶法則就是說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在流
程中,流程的效率是由最慢的環節決定的,最慢的環節稱作瓶頸。
在銀行信貸業務、生產排程、IT服務故障受理等等做事的流程中,哪個環節可能成為瓶頸呢?要提高流
程的效率,就要給瓶頸減壓,把瓶頸地方的工作減少。減少的辦法之一就是要在關鍵環節提高自動化處理的
機制減少主觀決策。另外還可以采用設立監管指標的方式將事情分級別去處理,高手只關注那些難以解決的
問題,其他的按規定辦,下面的人完全可以承擔。
流程優化是有非常多的技巧,不管怎樣,都需要流程先能有執行力,只有流程執行了才能通過數據分析
、檢查知道流程的瓶頸在哪里,哪些地方可以通過自動化手段去提高效率。采用比較成熟的執行力工具慢慢
成為必要的選擇。
應用案例:
1、某銀行信貸處理過程中,根據一個關聯大企業那里獲得了某一借款人的應收賬款信息,并三方簽訂
協議,保障應收賬款為逾期未還款時為第一還款來源,這樣的模式建立起來后,批量為相關借款人授信,大
大提高了貸款的效率,幫助小型企業融資發展企業。
2、某銀行科技部門為提升IT故障受理的效率,設定了服務臺崗位和首次解決率的指標,激勵接到報障
電話的服務臺同事積極主動的第一時間解決故障,并提高客戶滿意度,培訓和充分的知識參考幫助了服務臺
提升首次解決率指標,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同時降低了服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