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后金融危機時代,風險與機遇并存。危機,是傳統模式的“危”,是科學發展的“機”。對于企業家、管理者而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思想陳舊,不懂得發展企業文化的商人,是危險;而對于善于發展企業文化,并運用企業文化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及技術含量的儒商,就是機遇。怎樣從后危機時代里尋找機會?怎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市場的主動權?這就要請教《國學》了。
一、國學到底是什么
我們所說的國學,就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中的主流文化,就是以儒道為核心,包容八大家,并且融合外來優秀文化的一種核心價值觀、大智慧和方法論。因應試教育等歷史原因,我國企業經理人知識結構中最缺失的部分就是國學。我們華人的杰出人物如曾國藩、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李政道、楊振寧、錢學森、胡雪巖、榮毅仁、陳嘉庚、李嘉誠、霍英東、任正非、張瑞敏和柳傳志等,他們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國學底蘊。企業經理人學國學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把國學大智慧和方法論作為自己日常學習培訓、知識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們重要的精神食糧。
二、企業學習“國學”的重要意義
國學在天下管理、社會管理及自我管理方面的大學問、大智慧至古至今都貫穿于中國社會的行政、經濟、文化、軍事、家庭及各種組織的各個方面及各個層面。我們必須承認,它們對現代的企業管理仍有著極大的啟發作用,在國家政治管理或社會企業管理上仍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1.國學助于企業人性化管理
企業的管理便是管人的工作。企業是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的交易合約,其主要目的就是賺得利潤,創造價值,無論是精神的是還是物質的。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本、財務資本的效用,企業才有發展的可能。企業管理者必須認識到人作為價值創造主體的能動性,要考慮人的文化心理與精神狀態,實行針對人性的管理。而中國傳統的國學正是以對人性的考察為起點來論證管理的,對管理者來說,修養國學對于企業的人性化管理仍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2.國學利于企業文化創新
任何一個社會人都只有在繼承的前提下才有創新的可能。現代企業管理中,管理者特別要正視我國文化傳承性這一人文背景的特異性,因為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使國人的人生理念及道德準則呈現出多元化,從而人們的社會利益關系也產生差異的多樣性。因此,中國的現代企業必須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其仍然存在的現實影響,否則管理的有效性便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3.國學促進企業內部細節管理
在企業內部,制度化、標準化管理是最基本的管理。在企業管理中,針對經營管理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崗位,以人為核心,制定出細化的科學化、量化的制度進行管理,這樣就可以使企業從上到下統一標準,統一思想和統一行動,使企業產生少投入多收益的最佳效果。中國古代的管理智慧實際上與現代管理智慧的某些思想不謀而合。若是企業的細化管理與國學的大道理相輔,讓員工理解大事須從小事做起的內在精神,員工積極性將會同時從外部動力與外部動力激發起來,從而創造更大的效益。
4.國學益于企業員工間的和諧
管理者處理好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對產生經營有效性十分必要。一味地講求制度壓制,也會產生類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結果。企業管理者在實行人性化管理時,不但要考慮管理者的需要,也考慮員工的需要,同時,也需要讓員工考慮管理與企業的需要。在有組織規則的企業內部,企業員工形形色色,矛盾與沖突時常存在,“和而不同”就是重協調而非附合,尋求和諧而包容差異,如此企業才會有生氣,才會產生和諧美,才會有進取的企業文化。
5.國學幫助個體達到自我管理境界
在管理學家看來,企業管理的最佳方式應該是達到自我管理的境界,即員工不在任何監督的情況下自愿、自發甚至自覺地執行企業的規定。追求是人產生行為的最內在的動力。在企業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都希望在工作中有所成就,那么企業管理者需要給員工追求自己理想的機會和空間。一旦員工具備了自以為有意義的理想目標,那么企業所提供的空間便會成為其大顯身手的大天地,管理就成為一種企業群體共同的追求,和諧的企業文化就會形成,管理也就達到了自我管理的境界。
三、“國學應用智慧”在企業中的運用價值
1.團隊意識逐漸增強
企業的強大要靠擁有強大能力的組織,而團隊意識是組織智慧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通過參與可被培養出來的,部門中或部門間成員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所長,群策群力,自動自發的解決問題的現象。由于人各有所長,所以優勢互補的團隊成員的有效組合可以讓組織擁有強大的創造力。國學中的智慧將會啟迪企業管理者如何培養有凝聚力的團隊意識,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2.溝通能力顯著提高
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是真誠、信任和尊重。其橋梁是溝通。關心員工善于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與積極性。溝通是從心靈上挖掘員工的內驅力,為其提拱施展才華的舞臺。它縮短了員工與管理者間的距離,使員工充分發揮能動性,使企業發展獲得強大的原動力。國學的溝通智慧告訴你:“人際溝通最忌諱的是一臉死相;溝通是情緒的轉移,是信息的傳遞,是感覺的互動。”國學助你在溝通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3.應變能力得到提升
應變能力是一種根據不斷發展變化主客觀條件,隨時調整領導行為的難能可貴的能力,是復雜的現代領導活動對一個人的素質提出的一個起碼要求,也是確保領導活動獲得圓滿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國學認為,具有應變能力的領導,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舊,能夠從表面平靜中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從中探索新路子,總結新經驗,對改革中遇到新事物,能夠傾聽各方面的聲音,認真分析勇于開拓,大膽提出新設想新方案。
4.促進企業文化理念發展
21世紀,企業文化的建設將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企業文化實踐在探索中前進,并呈現出精細化、管理化、創新化、規范化、人性化、和諧化、效益化的趨勢,同時,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顯著,企業文化教育同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管理創新結合更加緊密,更加注重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更加關注“學習型組織”,更加注重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和企業家的素質,而國學所倡導的正是這種企業文化理念。
四、國學應用智慧論壇
“國學應用智慧”主要內容
第一集 見賢思齊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獨樂樂,眾樂樂
4. 四海之內皆兄弟!
案例:北京2008奧運會開幕式。
第二集 立德修身
1.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3. 人與道之間的關系
案例:1.現行車輛,換來數日藍天;
2.快樂資產負債表
第三集 忠孝天下
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3.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
案例:1.經濟崛起文化繁榮,“漢語熱”席卷全球
2.孝敬父母要趁早
第四集 處世之道
1.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之道,其為仁之本與(歟)
2. 子曰:色難!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3. 求百世功 求千秋利用 求萬代名
案例:1.感恩要常懷于心
2.蒙牛文化
第五集 溝通智慧
1. 精乃生命之力;氣乃生命之能;神乃生命之光
2. 喜悅心——是最好的人格狀態。
案例:
第六集 人脈建設
1.喜悅心——是最好的人格狀態。
2. 人脈建立
案例:火車站接人
第七集 團隊精神
1.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
2.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3. 利者義之合也。
案例:1.捐出全部資產58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
2.將源兵魂(亮劍)
第八集 團隊打造
1. 精乃生命之力;氣乃生命之能;神乃生命之光
2. 領導人:生命取向要高!生命體驗要深!生命能量要強!
4.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5.知治身,則能治國,內圣外王,其理一貫。
案例:里根拜老子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