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科學價值的認識
重新修訂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已于2006年12月1日作為國家工程項目管理標準正式實施。表明我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進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以及國際化的運行軌道。為了幫助項目管理者了解認識新規范出臺實施對工程項目管理的指導意義和科學價值,熟悉新規范的基本特點,掌握新規范的主要技術要點,按新規范的管理標準去付諸工程項目管理實踐,爭取項目運作更大范圍更高水準的成功。本文對《規范》的科學運用價值略作介紹。
1、新《規范》修訂的原因與目的
1.1 2002年中國第一部《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頒布實施后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
⑴主要作用的表現:
一是把工程項目管理行為第一次作為國家標準加以確認,從根本上確立了工程項目管理作為一門管理科學得到社會承認。二是把建筑業數十年的改革成果,通過規范的頒布實施,變成了指導我國工程管理行為的行動指南。三是規范的頒布實施為促進工程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運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⑵局限性:
一是我國建設管理體制的改革進程的制約,限制了老《規范》的應發揮的作用。二是老《規范》的名稱含義不一致,不能滿足工程項目管理各方的要求。三是老《規范》確定的管理內容不全面,有重要管理內容規范力度較差,有嚴重的缺項。四是老《規范》對國際化要求不明確,在如何得到國際工程的業主所接受缺乏認識。五是老《規范》發布實施以后的若干年來,項目管理現紀和實踐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工程項目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以及國際化進程發生了很大變化,老規范需要適應這些變化,推進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六是老《規范》沒有對項目管理提出自主創新的要求,沒有把科學化發展觀納入項目管理的指導思想,新規范需要體現與時俱進的管理風格。
因此,修改老《規范》,推出新《規范》,是我國工程建設跟上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是項目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新《規范》正是根據這些原則和需要進行了較大的修訂。
1.2 《規范》修訂的意義
⑴ 有利于全面規范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管理行為,指導和促進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⑵ 有利于貫徹和落實國家對建設工程項目的有關法規和政策,以適應項目管理的國際化發展。
⑶ 有利于全面提升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的研究與創新和實踐水平,加快建筑業產業國際化進程。
⑷ 有利于促進建筑業企業組織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生產方式的深層次變革,提高建筑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新《規范》的科學價值
2.1新《規范》解決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靈魂問題.
⑴ 靈魂問題歸根到底是各種管理體系一致性問題與和諧性問題,即投資管理體系與工程項目管理體系的和諧性問題。新《規范》第一次把投資主體的業主管理體系與承包商的項目管理體系統一于工程項目管理行為的全過程,兩個體系管理行為的統一,為兩種體系管理行為的和諧創造了制度條件。這是最具有 實質意義的運用價值。
⑵ 兩個體系的矛盾所在。投資主體的項目管理體系是服務性質的系統,屬于第三產業范疇;承包商的項目管理體系是生產性質的系統,屬于第二產業。兩大產業的根本矛盾在于誰是創造工程剩余價值的主體,誰應分享剩余價值,工程項目管理和諧就是要各主體共享剩余價值,而不是獨享剩余價值。
⑶ 兩大體系的和諧,確定公認互認的管理規范,關鍵點在于施工圖設計,把施工圖設計引入競爭領域,體現供求雙方各同的利益。
2.2 新《規范》體現出五項創新
⑴ 行為主體創新。新《規范》打破單一行為主體考慮管理規范的習慣作法,而是以項目管理客觀的和內在規律為主體編寫規范,這是五個創新之首。
⑵ 管理內容的創新。項目管理把資源、環境、溝通、職業、健康等納入工程項目管理范疇,體現了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⑶ 規范模式的創新。新《規范》立足于大力推進工程總承包的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有利于實現工程項目一體化管理,同時,它非常明確把項目經理責任制作為一項制度用于新的管理模式。
⑷ 執業資格創新。把執業資格制度與主體崗位職業相結合,為選擇合格的項目管理者找到了最佳的途徑。政府提供環境和條件,企業按條件選用聘用。新《規范》提出的由相應工程類別執業人員來擔當項目經理,是符合實際的創新。
⑸ 項目管理理論的創新。新《規范》把投資管理理論與項目生產力理論很好的結合起來,把國際化的兩大項目管理系統(IPMA和PMI)的管理知識體系與我國項目管理實踐結合起來。
3、新《規范》的科學價值的特點
3.1 基本做法與行為的規范性
新《規范》從項目管理的發展趨勢著眼,突出工程項目的基本方法,重在規范項目管理的行為,而不是企業運作模式。它的約束對象定位于工程項目實施過程和各個環節的管理行為。新《規范》反應了項目管理的一般規律和對項目管理各方的共性要求,對各類工程建設相關企業編制項目管理實施規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作用。
3.2 知識體系與管理內容的全面性
⑴ 引進吸收消化了國際上兩大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P和IPMP)的九大內容,體現了洋為中用。⑵ 應用了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研究創新成果。新《規范》有8章是新名稱。⑶ 新《規范》知識體系和內容覆蓋比較完整、規范,行為的范圍全面,條文涉及的對象更廣,時間效應性更強,發揮的作用更大。
3.3 管理崗位適用的廣泛性
不論任何單位和組織進行與建設工程項目有關的管理活動,都可以按照新《規范》去執行。(項目前期的項目管理行為除外)
3.4 與國際通用做法的一致性
新《規范》較好地解決了國際項目管理模式標準與我國項目管理基本框架體系的接口,實現國內外項目管理的整合,提高建筑企業國際項目承包競爭起到一定作用。
3.5 行業發展的支持性
新《規范》對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提供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組織實施和運行過程的全面支持。
3.6 崗位執業要求的必要性
新《規范》為建設工程類相應執業資格考試和繼續教育提供了科學實用的教材范本。
3.7 實踐應用中的可操作性
新《規范》注重吸收保留了我國建筑業企業20多年來推進工程項目管理經過實踐證明成功的基本經驗,注重各管理和實施主體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8 項目管理理論提升發展的創造性
一是推進工程項目管理國際化的新思想;二是堅持自主創新、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爭取的新思想;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的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思想。
4、新《規范》的科學價值運用要點
4.1 重視范圍管理
原《規范》沒有規范管理,沒有范圍管理就沒有明確的管理對象,就沒有明確的職責界限,也就沒有辦法保證目標實現。不對范圍進行控制,就不能掌握和處理范圍變更,就會使目標失控。新《規范》參照國際項目管理模式,增加了范圍管理一章。
4.2 強調工程項目管理規劃
新《規范》強調計劃工作是管理工作的綱領,是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并在各個管理環節中均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計劃。新《規范》4.1.5規定,“大中型項目應單獨編制項目管理實施規劃;承包人的項目管理規劃可以用施工組織設計或者質量規劃代替,但應該滿足實施規劃的要求。”為了項目的運作成功,項目管理規劃時必須,如同規劃出對于設計、設計對于施工那樣重要。
4.3 突出項目管理組織的作用
新增“項目管理組織”一章,對管理組織進行了科學界定,新《規范》對項目管理組織作了定義,指項目參與各方為完成項目管理目標而建立的管理組織,確定經理部是進行項目管理的一次性的組織機構。確定了項目管理組織實行的是基于團隊的項目經理負責制。對團隊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4 強化了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一體化管理
新《規范》把環境管理單列一章,把現場管理作為其中一節,其目的是強化環境管理,這是科學發展觀所強調和要求的。
4.5 促進了建筑企業生產方式深層次的變革
新《規范》從速步向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的項目管理靠攏。新《規范》適應工程項目管理的主流模式,提出項目實施過程設計,采購、施工一體化管理的新理念,確定采購管理的對象是多元化的,適應了今后大型國際工程各項目、高融資、低風險的管理要求。
4.6 加強資源管理,強調人力資源的作用。新《規范》改進和完善了資源管理的概念,由過去單一的勞動力管理范圍擴展為廣義的資源和眾多生產要素管理的范疇。
4.7 突出風險管理
加強風險管理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新《規范》將其作為一章共14條,加大了分量,多層次,全方位突出了風險管理的極端重要性,必須實施專項管理。
4.8 充分發揮溝通管理與網絡信息的作用。
新《規范》增設了溝通管理一章。由于溝通在傳遞信息、疏通關系、解決矛盾、排除障礙及過程控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項目組織與項目經理必須具有高超的溝通能力,才能建立和諧的項目關系,促成項目運作的成功。
總之,新《規范》,不僅是章節設置、內容延伸、觀點創新以及理論研究等方面,比老《規范》有較大的改進和提升,它必將成為項目管理組織的管理行為指南,必將成為項目管理人員的上崗準則和管理尺度,只有學好用好新《規范》,才能拓展今后更為廣闊的項目管理成功之路。
葛洲壩黨校、三峽電力職業學院 白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