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討法是目前國內外培訓界應用最多的培訓法之一。它源自高等院校中的案例教學法,并在企業實踐中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案例研討法最初于美國哈佛大學培訓MBA學生之用。該培訓方式著重于培訓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結合學員的實際工作或學習的需要,提供現實工作中的事實案例,由學員發揮自己的學識和經驗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符合企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 案例研討法培訓的過程
先由培訓師設計好一個教學案例,并提出若干條需學員事先準備和思考的問題,一并于訓前2—3天發給學員。到了培訓那一天,培訓師先做一個簡短的引導報告,講明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注意事項。然后對學員進行適當分組,即可按要求開始研討。半小時后,把所有小組再集合起來,先由各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結論匯報,全部完成后由培訓師進行點評。若有必要,學員可以進行自由發言;培訓師再根據學員綜合表現進行評分,得出結論。
二、 如何取得良好的效果
諸強華老師認為,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 案例編寫
案例式培訓的成敗關鍵在于提供的案例是否與培訓學員急需解決的問題相關。所提供的案例是否與學員培訓需要緊密相關?主旨與學員的現實狀況是否有相關性?難度是否適當?內容、過程和結論是否具備可討論性?生動性如何?是否具有標準答案?輔助資料是否充足?相關表格是否就緒?等等。
因此,培訓師在開發或選擇案例之前要深入研究學員的培訓需求,并最后能夠深入到學員當中去,了解學員學員目前所面臨問題的具體情況,然后選取涵蓋學員普遍性問題的案例。
除此之外,選擇案例時要注意案例是否真實的,如果是培訓師開發的,就要慎重注意案例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并力爭使案例主動,讓學員讀后感覺到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
另外,培訓師在提供學員案例故事的同時,可以提供一些與案例相關的表格、統計數據等資料,以幫助學員了解事實的真相。
2. 培訓師對現場氣氛的調動和激勵
一般來說,許多人不太愿意在同事面前發表可能隱含針對性的評論,以免“禍從口出”,當然也有些人就是喜歡發表意見。對案例研討培訓法來說,這后一種人是調動現場氣氛的種子,是好事,只是注意不要讓他們控制局面,否則就變成獨角戲了。
所以最好要明確所有案例都是兩難選擇,只提出討論的問題,而案例本身并無答案,最起碼沒有標準答案。有答案的案例就不會引起學員的爭議,誰都知道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就沒有人愿意參加討論了,更無法解決困惑學員的問題。
3. 培訓師的點評
點評的深入與否直接關聯到學員的理解和收獲。為此,培訓師既要給出理論上的透徹闡述,也要精辟分析學員觀點的優缺點,既要有總結,又要有提高。這些都要求培訓師對理論的融合貫通,并要求其反應敏捷,善于發揮,絕不可照本宣科。
案例研討中,培訓師的角色應當是:
·幫助學員發現案例中的問題,一齊來分析。
·提示學員觀察、傾聽、溝通和決策的節奏。
·總結學員的真知灼見,為學員鼓掌。
三、 案例研討培訓法的優缺點
1. 案例研討培訓法的優點:
·培訓參與性強,變學員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有利于提高學員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有利于激發學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能夠交流學員的學識和經驗。
·激發學員思考,發揮學員潛能。
2. 案例研討培訓法的不足:
·案例研討培訓法的效率相對較差,比較花費時間。
·開發出科學、得體的案例頗為不易,需要培訓師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常常通用性不強,無法與另一場合照搬采用,顯得“邊際效益”不佳。
作者諸強華,系職業培訓師,業務員出身,實戰經驗豐富;曾任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日系和歐系)大區銷售經理和專職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