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表情要適宜。它參與各種不同情緒的發生和人們之間各種不向情緒的信息傳遞,成為社會通訊和人間相立通曉、理解的重要窗口,是人體語言的“稠密區”。人們往往能通過面部形態與色彩的變化,把某些難以或不宜用言語表達的微妙、復雜、深劍的思想感情,準確、精密地表露出來。因此,蘊含著豐富信息的教師的面孔自然就成了學員關注的目標。他們時刻思從教師的固部表情上獲得有關信息。以確定自己作出怎樣的反應。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充分運用自己的面部語作用于學員的視覺器官,以形成知識信息、情感信息對學員的綜合性“多覺輻射”。為此,教師的面部表情,一是要自然。要讓自己的內心活動在表情相一致,使學員看到教師表里如一的真實形象,以贏得學員的充分信任。二是適度。主要指教師臉色臉形的變化不可過分,要恰如其分,做到嘻笑而不失態,哀痛而不失聲。三要溫和。教師的面孔像一面x光屏幕,各種情緒心態都可以從這里無保留地透露出來。教育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當教師課堂表情溫和、親切平易時,師生間的角色差異給學員造成的心理壓力就會減少以至消失。這樣不僅打開了師生間的感情通道,學員的思維之門也為之敞開,接受有用信息的靈敏度會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師的面孔冷漠、“老陰不晴”,則會使學員產生懼怕心理,從而妨礙師生間的感情交流,阻塞學員的思維之門,給學員的心理和學習帶來不良影響。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