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條件:基本理論知識的傳輸是保證有效互動的前提;選材的適當是保證互動的關鍵;教師的合理點評是保證互動的必須;課后的集中與個別反思是互動成果鞏固的保障。
一、基本理論知識的傳輸是保證有效互動的前提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都不是特立獨行的,都會兼有其他教學模式或多或少的介入。只有當學生對即將在課堂上意欲進行互動的選材所牽及的有關基本理論知識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學生的互動熱情才會被喚起、互動的途徑才會順暢、互動的效果才會呈現。盡管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是課堂教學互動的必要,但是基本理論知識傳授應力圖較少地占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
二、合適的選材是保證互動的關鍵
互動的選材可以不拘一格,主要看選材能否實現互動教學的目的。選材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要求:選材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材應當在整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由易漸難;選材需具有辯論性、啟發性、思考性;選材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討熱情;選材應貼近解決實際問題或靠近立法原意。
三、合理地點評是教學互動的必須
當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并依據選材的境況紛紛提出各自的觀點與意見之后,其最原始與現實的心理渴望是希望從教師處得到觀點正確與否的評定,或者能夠聽到教師闡釋自身觀點理由的聲音。此時,教師的點評便顯得尤為關鍵。
教師的點評可以用以下幾個字來概括:明、當、激、解。明曰表明自己的觀點、當曰用簡練的語言恰當地點評、激曰激勵學生的發言、解曰幫助觀點錯誤的學生理清問題思路。
四、課后的集中與個別反思是鞏固互動成果的保障
溫故而知新——這是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條亙古不移的座右銘。“溫故”乃指學生對于課堂上的互動選材所作出的林林種種的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者自覺地進行梳理、歸納與總結。“知新”是指通過互動選材的梳理歸納與總結,探尋自身發言走偏或者缺憾的原因、思忖其他學生的觀點以及教師的點評,從而獲取、培育、或者強化“入道”的思維感覺。
互動式教學的實現步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互動選材的給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行程、教師的點評與課后的反思。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
互動優化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