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曾多次舉報原阜陽市潁泉區區委書記張治安的李國福在監獄醫院內死亡。檢察機關的調查結果顯示李屬于自縊身亡,但因死亡鑒定書漏洞百出、疑點頗多,李國福之死被稱為“被自殺”。
從“被自殺”到“被就業”、“被增長”、“被代表”、“被捐款”、“被自愿”……看似荒謬的說法描述了種種荒謬現象,“被時代”因此而來。
有人說,一個“被”字,道破了弱者在強權面前的委屈與無奈;不過也有人說,“被”字在前,顯示的是弱者們虛弱而頑強的抗爭;還有人認為,“被××”描述的是一種“受人擺布”的不自由狀態,一種弱勢的權利遭受強勢的權力嘲弄抑或踐踏的被動狀態。
“被”字詞匯風生水起,既可看作是民眾權利意識覺醒的標志之一,也可看作是公眾對個體權利的無奈訴求。如何拯救這種荒誕?改變權利和權力之間的生態失衡才是根本。如果權力繼續不受監督、橫行無忌,公權力繼續異化成剝奪弱者的工具,如果民眾的權利地位依然無從談起,被動地位無法扭轉,那么,更多的“被”字詞匯仍會層出不窮,從而成為眼下這個時代的一個不諧之音。世間多無奈,都付“被”字中,要想變主動,權利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