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就像是睡蓮,收入、利潤、規模,都是淺淺浮在水面上的那朵花,這朵花能否燦爛綻放,完全取決于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系和養分。這個根系就是人,養分就是能力。所以,著名管理大師加里。哈默(Gary Hamel)說了一句至理名言,他說,企業經營的是什么?既不是產品組合,也不是服務組合,而是能力組合,這種能力組合在本質上決定了企業與企業之間差異,在根本上決定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強弱。
企業大學、組織學習、人才培養等概念為何令人關注,就是在于此。大家越來越意識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能力與能力的競爭,產品或服務僅僅是浮在水面上的蓮花而已。這就是企業大學的使命,為企業培育能力,讓企業成為一個好企業,讓企業成為一個具有極強競爭力的企業。
凱洛格的一個客戶和我們在一起研討企業大學項目時,該企業的一位高管說,“在中國我們能否戰勝豐田,其決戰場不是在4S店,而是在企業大學”。這一句話一點也不過分,因為豐田中國的王法長常務副總先生,親自開發了一門課程叫《二輪定律》,并面向全國逾百家經銷商進行巡講。
由此可見,企業大學從孕育的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一定的戰略高度,又被整個組織寄予了無限的希望!企業大學是對終生學習、學習型組織、核心能力競爭、人力資本等前沿理念的集成踐行,無論是被定位為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頭腦風暴的論壇,還是被定位為賦能引擎、企業的第三空間,企業大學正以一種戰略高度崛起!
要把企業大學辦好,首先必須要有戰略高度、戰略遠見,必須要搞明白:企業是由什么能力組合起來的,哪些才是核心能力,如何管理這些能力,又該如何提升這些能力!基于此,我們把企業大學定義為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灌能引擎”。
寫到此處,我們就不難理解聲譽全球的“平衡記分卡”(BSC)四個層面中為什么最下一層是“學習與發展”(其他三個是財務層面、顧客層面、運營層面)。因為唯有學習發展才能驅動卓越的運營,唯有卓越的運營才能驅動客戶滿意,唯有客戶滿意才能給企業帶來卓越的財務表現。這是戰略的根,而趕快再審視一下我們每年的戰略規劃,卻發現在這一層的分解和措施是如此蒼白。我們才意識到,人才培養不再是簡單的上個培訓班草草了事,而是戰略的根本,而這個“根”恰恰是一棵棵中國企業大樹最脆弱的一環。
基于這些理解,我們開發一套工具:首先基于公司戰略,為企業畫一張能力圖譜,就算把企業的戰略地圖轉化為能力地圖,掛在CEO和企業大學校長的辦公室里,隨時提醒他們企業大學的使命不是搞好接待工作就行了,也不是搞些幾門培訓課程上上,而是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