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變與抱團取暖
12月2日,“2016中國醫藥十大營銷案例”頒獎典禮暨“醫藥營銷創新研究會”正式召開。
由E藥經理人、桑迪咨詢主辦,思享廣告、E藥互聯網研究協辦的中國醫藥十大營銷案例評選已經進入第八年。今年的十大營銷案例既有著眼全面的全方位立體營銷,也有緊貼互聯網傳播規律的創意推廣。參與此次頒獎的企業代表們和獲獎企業都更加關注,發生在這個行業中的創新和改變。
怎么變?只能靠營銷模式的創新和企業產品力的打造。
2008年至2013年,華潤三九實現了每年20%的高速增長,而其中的廣告推廣費用只有5000萬元左右。但當銷售額超過45億元之后,華潤三九的年增長率在過去兩年都只有個位數。
即使是中國OTC領域中的央企巨頭,華潤三九的感受并不像外界認為的那般舒服。冠名或植入《爸爸去哪兒》、《何以笙簫默》、《虎媽貓爸》、《夏洛特煩惱》、《跟著貝爾去冒險》等熱門綜藝、電視劇、電影,大家印象中,華潤三九在市場營銷中玩得很溜。但華潤三九集團的市場總監于子桓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的。“如果做站在風口上的豬這個理論成立,我們過去的成功是因為站到了風口上。很多現在看似成功的案例,其實有歷史原因。”
于子桓說:“過去二十年,我們沒有好好做產品,也因為過去沒錢。現在有點錢了,應該想想正經事了。”
六問華潤三九
一問:在廣告推廣方面,三九做了很多嘗試,哪些新媒體投放方式效果好,哪些是坑?
于子桓:傳統和新媒體在統計數據上多少都會存在假流量問題。要看目標人群。產品要實現的目標,要曝光還是要產生互動。
我們越嘗試就越往回縮。因為我們本身產品種類做的不夠好。新媒體互動性更強,但我們產品跟新媒體契合度不夠。當OTC產品價格很便宜的時候,我們規劃的心態是:把自己當豬,不要以為一定可以如何,成為熱點。我猜不到哪個東西會熱,所以就要多做。如果一個環節做的不好,那就要多環節整合。
二問:三九的電商布局是怎樣的?
于子桓:基本都是靠電商平臺代運營。三九OTC產品在電商層面表現一般,占比非常小。新推出的姜茶,靠這種專業的電商操盤手,在電商上開始有表現,上個月賣了一百多萬元。我們覺得挺新鮮。
我們馬上要成立大健康事業部,想像湯臣倍健那樣發展,未來可能考慮收購。姜茶是基于三九現有品牌做延伸開發。在數字化環境里,與現有產品做組合。在互聯網上,跟人聊感冒靈,誰理你啊。
三問:互聯網營銷上,與BAT有合作么?
于子桓:不多。主要是品牌廣告方面的合作。我們還比較保守,因為基本上都是便宜藥,所以找不到合適的合作方式。
四問:OTC產品在電商上做不好,為什么?
于子桓:原來我們以為是因為當患者需要時不能馬上送到,但現在有了28分鐘送藥,還是不行。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沒人知道,但肯定有人能做出來。原來掌握患者流的是醫院和藥店,但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可能是餓了么先知道,或者小米手機,可能是任何你根本不知道的人知道你生病了,那它就把病人搶走了。
其實現在跟其他人比,感覺我們這樣的好像做的還好,但其實最可怕的就是現在這種狀態,不知道危險已經來了,真的熱起來,跳都跳不動了。
所以對于原有優勢,我們要重新認識。原有優勢強只是硬幣的一面,另一面是不管是品牌還是企業,存在度越來越低,OTC企業更迭速度比以前大大加快。我以為我掌握的優勢可能變成毒藥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未來可能是跟現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群人合作。寶寶樹,原來社交,現在做電商;阿里,原來做電商,現在做社交。現在他們還沒做得多好,但是天知道哪天誰就出來了。最根本的還是要研究消費者需求,做產品。
五問:三九現在產品推廣的廣告費有多少?
于子桓:華潤三九集團市場總監于子桓:推廣新品就是打一場戰役。最基本的投入,五千萬已經不夠了。對我們來說,因為品牌多,所以可以試點,成功以后再全國推廣。各地市場情況不同,對于新品,廣東是很痛的市場,投入一兩千萬見不到效果,因為市場太細分。可以選擇山東、河南,投入在六百萬元左右。
2010年左右,感冒靈年銷售十幾億元時,廣告費用最少的時候線下只要八百萬元投入,但現在要幾千萬元。
六問:新媒體占比多少?
于子桓:新媒體推廣費用兩年前增加最快,現在占比在20%。現在很多營銷費用花在做欄目、做電視植入,雖然大多是傳統媒體,但它們在網絡上也同步曝光,所以新媒體投入一定還是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