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這么多的報道后,本人也花了一點時間在網上做了調研,其實有很多三星具備的先天條件在現今的商業環境里是不大可能存在了,這家韓國超級巨無霸能在當時的政治和特殊的官商合作狀況下涉入韓國幾乎所有能賺錢的產業,在韓國超過4800萬人口的高消費市場里壟斷很多別人根本進不了的行業,造就了它有辦法有實力大舉的燒錢在海外市場和歐美企業一爭高下。
大家都知道,從韓戰過后,南韓的經濟就突飛猛進。在七十年代時,雖然南韓的國內經濟GDP年均成長率都超過10%;可是國內的市場卻是緊緊的控制在少數的幾家和當政者有特殊關系的超級家族企業(Chaebol大財閥集團)。例如LG,SK,KIA,三星和現代集團。在60年代初期,韓國還是在軍人政權的統治下,當政者利用自己的權力大力的扶持了幾家和他們關系非凡的家族企業。政府不但直接把一些高盈利的基礎發展項目發包給他們,也用國家和人民的錢直接貸款給這些企業;這些家族一邊伸手拿納稅人的錢,一邊大力投入這些包賺錢的無本生意,就這樣在短短的十年內造就了好幾家市值億萬的大企業。
其實這樣的情況早期在很多國家剛開始起步發展經濟的那段時間,都有這樣類似的官商勾結的黑金模式,在歐美和日本早期發展的階段也發生過。其實原因很簡單,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前,資訊十分不發達。那時候哪來的互聯網,微博,短信等等的高科技,老百姓常常被當權者蒙蔽在內,很多政府的決策都是黑箱作業,國家的錢就是當權者的錢。國家在發展初期,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都要做,這也給了這些當權者身邊朋友親戚一個賺大錢的好機會,大家一起發財。慢慢的,一些手段比較高明,內部管理比較專業的家族企業也就在這一張大的保護傘下茁壯成長。
三星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揚光大,幾乎在韓國所有能賺錢的領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網絡年代,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也可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要訣。我們就舉三星的平板電腦和手機來說吧,因為他們在韓國幾乎壟斷這個市場,所以他們有足夠的利潤和本錢在海外和蘋果手機對抗。不止在消費電子產業里,三星也在金融保險,建筑和造船業里有不錯的收入,這些利潤都像戰場上的彈藥般,源源不絕的輸入企業的消費電子部門,幫助他們在海外市場開辟戰場,天天作戰。
這樣的情況就和一些排名前10名的國際網站公司一樣,如果你要做一個和谷歌類似的英文搜尋網,肯定沒法和它一較高低。如果你要做一個新的中文即時通訊軟件,恐怕QQ會是你永遠跨不過的門檻。這就是所謂的現有的企業越大,新進的競爭者要來分一杯羹的機會越小。所以三星在南韓所擁有的近乎壟斷的地位是很多歐美,日本或其他亞洲公司沒辦法復制的先決條件。一家公司如果沒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沒有國內市場做后盾,三星是沒辦法在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獨領風騷的。
在現在這個資訊透明的NET年代,除了幾個非常落后的國家外,世界上再也沒有幾個政府領導人敢公開的和親朋戚友合作,大肆的官商一體的賺錢。這也就是我所謂的,三星例子不大可能被復制。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誰能有創新的能力,誰能有超強的執行力,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APPLE!
來源:總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