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商業模式就是:為了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使系統持續達成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商業模式定義中,關鍵詞是“客戶價值最大化”、“整合”、“高效率”、“系統”、“持續贏利”、“核心競爭力”、“整體解決”,這七個關鍵詞是構成成功的商業模式的七個要素,缺一不可。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統”是基礎或先決條件;“核心競爭力”是手段;“客戶價值最大化”是主觀目的;“持續贏利”是客觀結果。
“客戶價值最大化”是企業制定戰略的出發點,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指南和動力源泉。“客戶價值最大化”有四層含義:一是這里的客戶包括消費者、股東、合作伙伴、員工和社會,其中消費者是主導,只有消費者的價值實現了,后四者的價值才能實現;二是確定消費者,并能洞察消費者內心真實的需求;三是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并能給予超值的服務;四是客戶不僅僅是指公司外的,也包括公司內所有創造價值的員工,系統內所有的下游都是上游的客戶,讓下游滿足是上游工作的標準。
“系統”,既指企業內的小系統,也指企業所屬整個產業價值鏈的大系統;“系統”是最佳整體的意思,即個體的最佳組合。比如,前蘇聯研制的米格-25噴氣式戰斗機,其許多零部件與美國相比都要落后,但因設計者考慮了整體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應急反應等方面成為當時世界一流的飛機,是典型的1+1>2的例子。我們的許多企業也是這樣,單獨比較,可能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但由于組合(商業模式的設計)得好,結果整體一樣可以超過對手。
“整合”就是協調、組織和融合,使企業內外部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系統進行有機的整合,形成一個整體。
“高效率”就是通過整合系統內外的各要素,使之高效率地運作。其目的就是使系統形成核心競爭力。
“持續贏利”是企業為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的客觀結果,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是企業的主觀追求,二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能否“持續贏利”是對企業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結果的最直接反映,因此也是檢驗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外在的標準。
“核心競爭力”有三個特征:明顯的競爭優勢、擴展應用的潛力、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相對于傳統的“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框架,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不拘于形式和外在的東西,更多地從企業內在的、發展的觀點去分析企業和市場。企業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被認為是影響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核心競爭力是處在核心地位的、影響全局的競爭力,是一般競爭力的統領。從表現形式的角度,可以將企業核心競爭力分為四類: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他們之間關系密切,產品來自技術,技術創造業務,業務實現能力。
可以說,企業商業模式的設計就是圍繞著使企業形成核心競爭能力來展開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商業模式肯定是一個能使客戶實現價值、使企業贏利的商業模式,也一定是能使企業走向成功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許多企業的商業模式也是圍繞著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來展開的,如打造自己的核心產品方面,包括獨特的價值發現、需求滿足的產品;如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方面,包括技術訣竅、發明專利和生產模式;如組織自己的核心業務方面,包括特許經營、搭建交易交換平臺和贏利模式;如提高自己的核心運營能力方面,包括管理模式、營銷模式、融資模式、人力資源發展模式或是獨特的品牌效應、信譽價值;如善于整合所屬產業價值鏈,并成為整個產業價值鏈的領袖或主導者,等等。總之,企業要善于整合自己的資源,善于發現自己的獨特性,善于創新,并圍繞著它來朝著形成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方向努力。而其他不能形成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多余部分就要堅決砍掉,以利于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系統。
由于不同的企業各構成要素不同,整合形式不同,也就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有著千差萬別的商業模式。就像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同樣的九個數由于不同的順序排列就構成了不同的排列組合一樣,有一萬個企業就有一萬個商業模式。事實上,誰也不能否認,無論偏僻山村的雜貨店,還是繁華都市的巨型企業,無論傳統的手工企業,還是現代化的IT公司,從最原始、最簡單的組織,到最龐大、最復雜的機構,無一例外,都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確有好壞之分,好的商業模式能使企業贏利再贏利,并能促使企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翹楚;不好的商業模式或是不成功的商業模式只能使企業虧本再虧本,導致企業步履維艱,難以為繼。凡成功的企業必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命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就說過:“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商業模式簡單不能說明它不好,商業模式復雜也不能說明它好,關鍵是是否合適,如我國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就很簡單:吸收存款→錢→發放貸款。它的贏利模式就是存貸差。雖然簡單,但你模仿不了。因為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吸存放貸的,這就是壟斷的商業模式的好處。再比如南京的斯威特,其做法是:融資(含自籌)→錢→收購兼并企業→改變企業的屬性、提高其科技含量→產品→錢。即以資本運作手段收購兼并傳統產業,并在其中植入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產品(項目)和管理方略,做實做強,使每個虧損企業都能在短期改造后迅速實現贏利。
來源:總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