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心理健康的智慧時,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心理?什么才是健康。在此,我總結分享4句話:“人生因健康而美麗,生活因滿足而幸福。生命因價值而吉祥,心理因智慧而陽光?!边@4句話平??梢宰约郝テ肺?。
“心理”一詞,從心理學定義中我們知道:心理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靈魂”的意思。
靈魂在希臘文中認為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結束了的生命。附于形體原來的“思想”即稱為“靈魂”。在我國,一提到“靈魂”。人們自然會想到“封建迷信,偽科學”等等。所以,現在的“心理咨詢師”只能提“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心理減壓”等,決對不能提“靈魂咨詢”,更不能提自己是“靈魂咨詢師”。
其實,“心理”一詞是隨著科學的發展,19世紀初期,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hè)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是一門人體科學。于是才將“靈魂”改為“心理或者心靈”。并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習,即“心理學”。那么我們現代的心理咨詢師,明白自己平時咨詢在做什么嗎?按古代而言,就是在做“靈魂”咨詢嗎?
現在心理學的定義是: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者只是在盡可能的按照科學的方法,間接的觀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過程)是怎樣的,人與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個性,包括需要與動機、能力、氣質、性格和自我意識等,從而得出適用人類的、一般性的規律,繼而運用這些規律,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的生產和實踐。還有的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內容廣泛的學科,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亦稱“心理科學”。在此,我認為:“心理學就是研究人體生命健康,心靈變化,心靈境界和智慧調控的一門學科。”當然,心理學要詮釋它的定義,我一來本著“仁者見仁,智慧見智?!辈蛔魈嗟姆治觥?br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細則中講到:
(1)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的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御一般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qǔ])齲齒,不疼痛,牙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其中前四條為心理健康的內容,后六條則為生物學方面的內容(生理、形態)。
由此可知,健康不僅僅是指軀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社會適應、道德品質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有機結合。當人體在這幾個方面同時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身心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可見,健康不僅只是人的軀體強壯,而且包括心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