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市場上確有無數測市指標,比如CPI、PMI、PPI、非農就業數字等等,而在民間,當然也潛藏很多既易明又有趣的指標。在香港,最多人知曉的莫如“丁蟹效應”及“一蚊雞”,原來在外國,還有“性感侍應”“內褲指數”"裙邊效應“等測市明燈。
早在上世紀,英國徳本罕百貨公司發表的《大英帝國胸部史》就曾指出,英國女性的胸部大小與經濟景氣成正比,也就是說,女性胸部越大,說明經濟發展越繁榮。而在我國近30年來女性胸圍變化的數據來看,似乎也有點門道。數據顯示,1980年時,我國A杯罩占女性總數的58.6%,而根本不存在F和G。
直到1990年的統計中才出現了F,占女性總數的0.2%,而1996年的調查表中首次出現了G杯,也是占總數的0.2%。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2004年,數據調查中我國女性A杯罩人數銳減到10.2%,而F罩杯則增加至2.1%,G罩杯也達到了0.6%。
不過這種巧合的原因,誰也說不清楚。英國徳本罕百貨公司也承認,這種理論后來也出現了問題,因為近幾年英國經濟不景氣,但英國女性罩杯的平均尺碼并沒有下降。因此,這種經濟學的合理性就值得懷疑。
不過所謂經濟現象就是在這些數據的反復驗證中提煉出來的,口紅、裙邊也只是作為一種意象成為經濟變化中的顯性表現,罩杯的變化可否也作為這一表現,淘寶想要給我們一個答案:
1、罩杯與地域分布
3年前的淘寶文胸報告一出,大家都驚了,黑龍江被冠以最平省份,姑娘購買A罩杯的人最多。但這次平胸和大胸城市有大幅調整。
在C罩杯TOP10購買城市中,新疆、香港、陜西、西藏等大波省份撤退了,廣東、上海、福建、山東、湖南、湖北等首進大胸榜單。數據似乎在告訴我們,這3年內女人們的豐胸取得了明顯成效。這樣的調換,似乎經濟也在唱主調了,怪不得各大進駐大胸榜單的省份都迫不及待的發來賀電~
2、罩杯與消費水平
淘寶“商品大爆炸”小組針對內衣數據進行分析,將罩杯從A到F的女性,按照淘寶設定的低、偏低、中、偏高、高的五檔消費能力分類,發現A罩杯的女生消費能力位于平均水平,從B罩杯開始,罩杯越大,高消費人群占比越來越多,偏低消費的人數占比則越少。
以偏低和偏高、高三檔為例,從B—F罩杯,偏低消費群分別占比64.9%,21.1%、14.1%、12.8%、7.6%。
而在偏高消費群,其占比則分別為7.0%、12.1%、17.9%、26.7%、24.5%,在高消費群體,其占比則為0、4.5%、5.9%、7.1%、6.9%,值得注意的是,在B罩杯的消費群體中,其中9成以上都處于中低的消費水平。而G罩杯的姑娘中,8成以上都處于中高消費水平。
3、豐胸需求與消費水平
數據分析發現,消費力越強的人,對豐胸的需求更為明顯。此次數據顯示廣東女性最愛豐胸,共6.3萬人購買了豐胸產品,當然結果也沒讓他們失望,三年了,廣州人還真是專一。
有人說豐胸就等于作弊啦,可是人得有錢才會豐胸吧,有錢人大多在哪兒?廣浙滬。豐了胸,罩杯上來了,消費水平又提高一個level,為當地經濟又做了點貢獻……呵呵,這就是個白富美的游戲。
盡管胸圍、豐胸需求和消費能力成正比,但是,隨著網購經驗的增長,女性在內衣的購買投入上反而連年下降,從2012年的人均消費97元降到2014的82元。不知道這樣的罩杯經濟學又讓淘寶有點淡淡的憂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