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春節,郁悶了一年的香飄飄又開始掌聲響起來。2015年12月底,香飄飄整個公司高級杯銷售額增長了46%。光浙江省已經銷售額突破一個億,同比增長30%。而且還以30%的速度在增長。一轉前3年發展緩慢的局勢。
這個春節,香飄飄太忙了,2016年1月香飄飄出貨近800多萬箱,創歷史新高。臨近春節,訂單仍在迅猛增長,甚至出現了生產全線告急的局面。 上海世紀聯華店, 香飄飄1月份總體增長20%左右,“高級杯”估計銷量增長4倍。門店和經銷商的庫存全部賣完了。門店和經銷商備貨不足,還短暫出現了單品斷貨現象。
要知道,截至2015年10月,香飄飄產品銷量同比下滑了5%,有些經銷商虧了幾十萬。在香飄飄沖刺IPO的檔口,有人甚至準備看笑話。
今天,快報不準備深入探究香飄飄的業績,而是來看看香飄飄十年來是如何勁敵優樂美掰手腕的:桌子上倒插一把刀,刀尖鋒利朝上,誰輸誰就要刺紅見血。
你的耳朵是不是還會響起“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10億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3個圈”廣告語,不不不,香飄飄新的廣告已經是“一年有12億人次在喝”,這多出來的2億人次恐怕又快要要多繞一圈了。
1獨
縱觀今天的浙江快消品行業,有三家企業值得關注:一是娃哈哈,二是農夫山泉,三是香飄飄。
三家企業同處江南一隅,又因老板性格不同,進而釋放出不同的企業風格。
今年70歲的宗慶后,以強勢著稱,其不理會任何舶來的營銷管理理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雙腳”。表面上看似寡言、謙和,一遇關鍵時刻,即顯出獨斷風格與權謀手段。當年的達能事件便是一例。
今年61歲的鐘睒睒,在剛剛過去的“農夫山泉門”中已然展現了他的性格。鐘在業界有“獨狼”之稱,獨來獨往,頗為自負。他喜歡喝茶,喜歡書畫,也擅長文字,諸如“農夫山泉有點甜”、“朵而,由內而外的美麗”、“農夫果園,喝前搖一搖”等經典廣告詞皆出自他手。
今年51歲的蔣建琪,其性格更為細膩一些。他在會議室高高掛起毛體的“實事求是”四個字,為的是防止被越來越多的贊譽之聲“拍”暈掉。他喜歡聽車間里機器運轉的聲音,一旦聲音沒了就渾身不舒服,這種不舒服的程度,就跟自己星期六、星期天不到辦公室的感受一樣強烈。
用不完的錢,也有還不清的債——人的命運人的路,有時候是天定的。
2創新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定要匹配。蔣建琪認為,企業銷售額在七八千萬元的時候,老板應該親自去抓營銷,而企業的組織架構最好不要那么大。等到銷售到了一定程度后,再通過新的組織架構去匹配它。總之,效率第一。
由此衍生:今天褒貶不一的夫妻店形態,為什么會成為創業初期的普遍業態?比如賣油條的,老婆是出納,老公是采購員加生產工人,這種配合往往威力巨大——首先分工合理,其次目標統一,兩口子相互理解沒有信任問題,一方一旦有事,另一方立馬補位,嚴絲合縫。
再往下衍生:事實上,要讓所謂的“阿米巴經營”在中國落地,這并非難題,只要每個分解出來的團隊都像夫妻店一樣,那就必然是一個極具戰斗力的團隊。當然,此處的夫妻店指的并非兩夫妻組成團隊,而是指“一個目標,沒有私心,打成一片,迅速補位”的夫妻店精神。
創業期的香飄飄暗合了這種精神。
3壯觀
時至2004年,一天,蔣建琪在街頭看到一家奶茶店,人們排著長隊購買珍珠奶茶。經驗告訴他:一個地方只要排長隊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創新的可能、商機的存在。
蔣建琪突發奇想:為什么不把街頭的奶茶方便化、品牌化呢?立即行動,蔣建琪請來杭州市科技農業研究所幫助研發配方,請設計公司設計包裝,大約半年多以后,產品試制成功。
——他給產品確定了一個新的名字:香飄飄。
香飄飄上市之前,只選擇了溫州、湖州、無錫、蘇州四個城市試銷,每個城市只選取中學、大學、標準超市,每個銷售點公司都安排人員跟蹤,繼而再將結果畫成圖表。
半年的測試結果令人滿意——這是一個有潛力的產品。拋開硬性的數字曲線,單憑自己眼睛看到的,都讓蔣建琪興奮不已。
一天,無錫一位試銷點老板給香飄飄公司打來電話說,“不得了了,你們趕快到無錫來看市場。”如約來到那位店老板所在的學校,蔣建琪和蔡劍鋒兩人瞬間就傻了:老板娘把幾十杯奶茶一字排開,再將奶茶粉倒進杯子,旁邊擺著十來個熱水瓶。
“你的奶茶真有這么多人買?”
“你們等下看。”老板回答。
下課鈴響起,只見放學后的學生像一群蚱蜢般漫過廣場,他們繞過太陽傘,捧起奶茶就喝——“那個場面,壯觀啊。”
4引爆
2005年,蔣建琪決定:香飄飄要著手準備打仗了。
仗怎么打?拒絕漫天播撒胡椒面式的高舉高打,畢竟試銷數據已經告訴了蔣建琪引爆點在哪里。根據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的引爆點理論:一項工作的80%都是由參與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同樣,要發起流行,就得把資源集中在引爆點上,只要找對了一點,輕輕一觸,這個世界就會動起來。
回到本土商業的地基,你會發現幾乎每一次流行浪潮的邏輯起點,都源自一個特定的人群——學生。
香飄飄選擇學校及其周邊商超試銷,只是,連店老板們都未見過的產品,學生怎么會買。于是,香飄飄在每箱產品里都附上一張紅紙條:本包裝箱內多放了一杯奶茶,由香飄飄公司邀請店老板親自品嘗。
市場漸漸有了反應,銷售團隊又買來幾十本《中國黃頁》,根據不同試銷點所在的位置,將方圓十幾公里內的大中小學地址全部打印出來,然后再郵寄給試銷點,“把奶茶賣到這些地方去。”
照此辦法,逐一推進,香飄飄先后以杭州、鄭州、南京、北京等幾個有輻射力的大中城市為中心,做深做透,繼而再向周邊城市輻射,借勢成事,水到渠成。
當年,資金實力尚不雄厚的香飄飄,砸下3000萬元,且只砸湖南衛視。香飄飄成了奶茶行業第一個做廣告的。也有人表示看不懂:全國市場還沒完全鋪完,超市里也沒有,打什么廣告?
事實上,決定砸下3000萬元廣告費的那天晚上,蔣建琪整晚未眠,反復糾結中終于堅定信念,“對于比較容易被模仿的新產品,第一次出拳一定要重、要狠,一定要迅速打進顧客心智。”
信念的力量,有時要比信心強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15秒廣告:火車上,一個女孩拿著奶茶做出既想喝又不想喝的樣子,啪,周圍突然變得黑漆漆一片——原來火車進了隧道。
火車馬上又開出了隧道。咦?奶茶呢?原來被前面一個男孩子偷去喝掉了。
這是一個足以讓人“暈倒”的廣告,殊不知效果卻出奇地好。因為生怕觀眾看不懂,廣告里不停地重復著“香飄飄奶茶”、“奶茶香飄飄”——整整七個“香飄飄”。
事實上,香飄飄這則廣告也足以引發一次思考,到底什么樣的廣告才是好廣告。這個問題我們留在后文作答。
5變天
時至2006年,中國杯裝奶茶市場開始變天了。
此前兩年,香飄飄南征北戰,一騎絕塵,沒有對手,其銷售額從2005年的數千萬元一下躍升至2006年的4.8億元,一年時間,放量速度之快,讓蔣建琪自己都覺得意外。
在風起云涌的快消品江湖,杯裝奶茶當年的毛利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天下還有這么好的生意?蛋糕引來獵食者,香飄飄引起同行注意,于是,阻力來了。
2006年下半年,喜之郎旗下的優樂美,立頓旗下的立頓奶茶、大好大旗下的香約奶茶相繼殺入杯裝奶茶市場……一時間,全國冒出了幾十家奶茶品牌。其中最有競爭力的是喜之郎旗下的優樂美,喜之郎以果凍起家,浸淫食品行業很多年,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經銷商網絡、銷售團隊規模,顯然要比香飄飄高出許多。
香飄飄進入了獨戰群狼的征戰期。
此時,喜之郎放言:什么老蔣老蔡,行業里都沒聽說過,兩年內拿下香飄飄。事實上,喜之郎確實有這個底氣。比如海苔,其旗下的美好時光海苔,在短短數年內猛超品類開創者波力海苔,顯然,英雄主義情結彼時依舊滌蕩在他們心頭。
喜之郎率先發招了,其以3倍于香飄飄的廣告投放量,4倍于香飄飄的銷售團隊向市場發起俯沖。只是一年過去,似乎并未對香飄飄構成沖擊。原因在于,此時的喜之郎犯了一個定位上的錯誤,其奶茶命名依舊叫作喜之郎奶茶。由于喜之郎果凍的深入人心,這樣的命名頗像霸王洗發水推出霸王涼茶一樣突兀。即便兩種突兀的強度并不一樣。
喜之郎畢竟是老江湖,其很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繼而拿出壯士斷腕、前面廣告費全部打水漂的勇氣:2007年下半年將市場上的舊品牌奶茶全部回收,再重新推出全新品牌——優樂美。
由此,一場真正的市場競爭方才開始。
一邊是飄起來的香飄飄,一邊窮追猛打的優樂美們,在2007至2009兩年時間里,價格戰、渠道戰、廣告戰、口水戰,此起彼伏,香飄飄一方面要面臨眾多對手攻勢,一方面還得分出精力做其他多元化項目。蔣建琪意識到:危機來了。
2008年,香飄飄的銷售收入接近10億元,而優樂美的銷量不斷上漲,至2009年上半年,與香飄飄已經非常接近了。香飄飄岌岌可危。
6痛
改革就是要敢于剮掉自己身上的肉。這句話對于轉型期的企業同樣適用。
2009年下半年,蔣建琪開始深刻反思,同時也密集拜訪了國內眾多營銷管理機構,他企圖給自己的企業尋找到一張藥方,同樣也為自己接下來的商業生涯尋找一個答案——聚焦,專注,從多元化中抽身,這是蔣建琪得到的答案。只是,真要砍掉除奶茶外的業務板塊,這需要很大勇氣。
第一要砍掉年糕項目、第二要砍掉花生項目、第三要砍掉房地產項目……
事實上,企業有時跟人差不多。車間在運轉,員工在工作,產品在銷售,這就是企業在呼吸。身處其間,你仿佛能夠感受到它的脈搏。突然之間,三個項目齊齊下馬,猶如送走自己一手養大的三個小孩,蔣建琪覺得痛。
高潮再次到來。將全部身家押寶奶茶的香飄飄,開始強調自己的行業開創者地位。“杯裝奶茶的開創者,香飄飄一年賣出X億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X個圈。”——這則全國人民似乎都聽過的廣告由此而來。
是時候回答前文所提到的“到底什么樣的廣告才是好廣告”的問題了。
事實上,香飄飄在第一支廣告投放后,還推出過另一支廣告:蔣建琪找到了彼時的當紅網絡歌手香香,又請《老鼠愛大米》曲作者為其量身定做了一首《香飄飄》。這首歌后來被用到陳好所拍攝的廣告片里。這部廣告片由香港導演拍攝,也是公認的香飄飄拍攝質量最高的一條廣告,“就像藝術片”。
可是,像藝術片的廣告是不是好廣告?最后的市場銷售數據表明,那些看似土不拉幾沒有文化的廣告,反而容易產生市場成果。蔣建琪說,“對于電視廣告來說,聲音比文字重要,文字比畫面重要,很多廣告畫面唯美,但消費者看完連企業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這種廣告完全是無意義的。
除了廣告,在產品上,香飄飄也開始不斷與對手進行區別。
例如包裝,香飄飄奶茶的杯子比起競品要更大一些,用紙也更考究,突出量足、實惠的特點;甚至于吸管,其他品牌是隨便一折然后放入杯子,香飄飄則特別定制了雙節組合式吸管,平時是短短的兩節,使用時輕輕一插即可變長……
時至2009年底,香飄飄和優樂美終于走到了了斷恩仇的歷史節點。
這個時候,另一個行業性變量出現了:通貨膨脹導致原材料漲價。那么,杯裝奶茶漲不漲價?
香飄飄決定率先漲價,因為低利潤率非但會將企業拖入泥潭,甚至還會對行業造成破壞。只是,香飄飄漲價了,對手們不漲怎么辦?蔣建琪團隊對此進行了充分評估,他們認為對手可能會有兩種反應:跟漲或者原地不動,為此還提前做出了兩種預案。
可誰都沒有想到,對手竟然不漲反降——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優樂美放棄了利潤思維,儼然發動了一場自殺性空襲。
7跨越最艱難的時刻
2010年,一寸山河一寸血
9月,因為傳統流通渠道的經銷商很多都是靠利益驅動,哪家價格低便進哪家的貨,在湖南湖北等香飄飄不占強勢的市場,優樂美開始大舉入侵,成效明顯。
怎么辦?挺住意味著一切。蔣建琪甚至做出市場下滑30%的最壞打算,也堅決不降價。
而此時新的問題又來了,香飄飄幾個月前做出漲價決策遭遇了執行難題。市場分析會上,省市經理們紛紛叫苦,負責此次調價戰略的副總蔡建峰見此情況,一拍桌子說,這會不開了。
會不開了干嗎呢?第二天,幾百號人被拉到浙江富陽一家拓展訓練中心,蔡甚至把自己10歲的女兒也帶去了。一個新加坡教練負責了這次培訓,兩天兩夜的拓展搞下來,總結會上大家哭聲一片:原本以為不能完成的訓練科目,竟然都完成了。
此次戰役,蔣建琪顯示了自己的硬氣。眼見對手抓住機會大規模擴大市場,依舊不為所動,絕不妥協,絕不服軟。
12月,終端傳來好消息,即便香飄飄提了價,很多分銷商還是重新回歸香飄飄。原因在于,奶茶是一種對口感要求很高的產品,消費者習慣了香飄飄的味道,普遍反映其口味更純一些,其他品牌奶茶雖然價格低,往往只能產生短期購買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香飄飄之所以能夠在價格戰中堅持過來,很大一個原因還在于它的零庫存戰略。香飄飄的產品一律以訂單形式生產,款到發貨,拒絕代銷,如此一來便省卻了庫存壓力。
拒絕代銷,是蔣建琪做企業多年來養成的風格。他認為,中國的經銷商群體和廠商之間需要更緊密的結合,而代銷這種形式,經銷商能賣掉貨就賣掉,賣不掉就退還廠商,這往往導致其責任感缺失。
他記得有一年浙江遭遇洪水,自己跑到市場上一看,那些墊在最底下被水淹住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代銷的產品,而真正花錢買來經銷的產品則放在最上面。
由此,香飄飄在最初選擇經銷商的時候,也往往看重其是否只銷售香飄飄產品。目前,香飄飄在全國的經銷商數千家,其中超過1/3主營業務就是香飄飄奶茶,香飄飄也為之留出了足夠利潤空間。在經銷商這一環節,優樂美則顯出了先天不足。
優樂美的經銷商往往有奶茶和果凍兩個產品,一旦遭遇淡季奶茶品類維護不足,銷量往往立馬下滑,又因為有果凍產品作支撐,很多經銷商又難以做到心無旁騖地銷售奶茶,銷售存在動力不足。
8天高地厚
一場驚心動魄的價格戰打下來,2010年,香飄飄奶茶銷量突破10億杯,銷售額過20億元。進入2011年,香飄飄銷量持續增長,與競爭對手的距離再度拉開,行業第一品牌的地位得以保住。
杯裝奶茶——一個起初并不為人所關注的行業展現出驚人爆發力,何以如此?一是因為十年前的香飄飄抓住中國奶茶市場的結構型缺陷,一舉打開了全新的品類之門;另一個原因,還得感謝各路高手在血腥競爭中,共同做大了這一市場蛋糕。
事實上,諸如香飄飄這種依靠單一品類制敵的企業,其優勢在于五指合拳,不留退路,劣勢則在于行業本身的市場容量。三年前,香飄飄銷售額就達到了24億元,能否再突破50億甚至100億元的行業天花板,則取決于企業能否在未來幾年內搭建起平臺戰略。
蔣建琪顯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北京成立奶茶研究中心,企圖從技術上突破行業瓶頸;同時北上天津,西進成都,建工廠,擴產能……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打破一種消費習慣。
——市場就是這么奇妙,關于江湖的想象,似乎永遠也望不到盡頭。蔣建琪說,如果要去質疑未來、質疑明天,那就想想十年前的香飄飄,還有十年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