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
從一定程度上說,近期的娃哈哈集團(以下簡稱:娃哈哈)是熱力四射的。除了其董事長宗慶后在“兩會”上為娃哈哈加“熱”外,娃哈哈近日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召開的兩場大型“新品發布暨合作伙伴答謝會”(以下簡稱:答謝會),著實給娃哈哈添了一把火。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地區參加答謝會的新老客戶多達2200余位,而上海的與會人數也達到了近2000人的規模。
“這樣的數字,對龐大的娃哈哈經銷商團隊而言,也就九牛一毛,但此類形式在以往很少見。”一食品飲料行業人士對記者說。在他的記憶里,娃哈哈雖然也在一些城市做過訂貨會,但此次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更多時候,娃哈哈會在每年第四季度的銷售工作會議上,將發布新品、總結當年并部署來年的任務。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自2014年娃哈哈業績下滑7%以后,有業內專家預測,2015年娃哈哈的業績將再次遭遇下滑,下滑幅度近10%。糟糕的是,除了業績下滑,“去年,總能聽到某某經銷商不做娃哈哈的消息。”前述行業人士表示。
從一轉戰多家食品飲料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和一食品飲料經銷商那里,記者聽到了幾乎一樣的描述。
據上述職業經理人了解,放棄繼續做娃哈哈的經銷商,大多因為壓力過大,也有部分為了謀求更高的利潤,選擇了銷售其他產品。
他身邊的例子是,一娃哈哈純凈水經銷商,一年的銷售額高達幾千萬元,除了要提前打款300多萬給娃哈哈外,一年下來,其利潤不到四五十萬,再加上渠道的付款賬期,真沒什么意思。而早些年,這樣的生意規模,一年可以賺到小200萬。
據前述經銷商介紹,一般情況下,經銷商做一線品牌的最低毛利率要達到8%,待減去運營成本后,凈利潤估計也就3%左右。可是,當銷量下降,市場反應不好,又要完成廠家的年度目標時,就會導致經銷商庫存增加,貨齡變差,還要降價虧損處理。嚴重的還會出現竄貨、低價拋售,這不僅會影響經銷商的積極性,甚至會破壞廠家的經銷商體系。
而據前述行業人士了解,去年,娃哈哈經銷商的更換比例超過了10%,這對成熟的食品飲料企業而言,非常危險。一年幾千萬的銷售額,在娃哈哈并不算是大商,可就這樣的經銷商,一年如果換掉10個,娃哈哈就有可能損失掉幾個億的業績。
彌補短板
顯然,熱鬧的背后總有一些或許不得不為的理由。
對娃哈哈這個傳統的食品飲料企業而言,其每年的銷售業績大多依賴于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經銷商來完成。早年,當一些外資品牌在一二線城市刺刀見紅地拼殺時,娃哈哈獨辟蹊徑,選擇了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扎根。
彼時,這樣的做法為娃哈哈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渠道建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被行業人士傳為美談甚至紛紛效仿。當然,娃哈哈的崛起,也帶富了一批經銷商。
而此次,娃哈哈的北京、上海之舉,除了招納新的經銷商,穩住老的經銷商外,更重要的是,其在踐行“轉戰一二線城市”的銷售方針。那是一個在2015年年底,就被宗慶后言及的一個目標。
“只能說明娃哈哈意識到,針對一線城市的招商工作以及市場份額的爭奪,依舊停留在大本營的杭州,是行不通的。”前述行業人士表示。
相關的佐證是,娃哈哈此次發布的大部分新品,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經陸續上市了。而如今,恰是最好的鋪市、動銷時節。
可如果換個角度看,娃哈哈卻是在彌補短板。
“受其早年的戰略影響,娃哈哈的品牌并不具有一線品牌的美譽度,或者說并不被城市的小白領或是年輕消費者所認可,轉戰一二線城市,無非是想彌補其短板。”前述業內人士說。
“可一線城市的局面并沒那么好打開,在本就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外資的、小而美的飲料品牌,要么通過多年的積累有了固有的支持人群,要么通過線上渠道或是互聯網運作模式有了更年輕的消費者,可娃哈哈的新品,并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驚喜,想從既有的格局中殺出一條路來,談何容易?”前述經銷商表示。
“青春加速 王者歸來”是娃哈哈這兩次答謝會的主題。就青春加速而言,娃哈哈想招攬更多年輕消費者的心思,一目了然。但能否得償其“王者歸來”的愿望,還有待于其在這個夏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表現。
即便娃哈哈的新品再次遭遇吐槽,可依舊有很多人對娃哈哈滿懷信心。一娃哈哈的員工就表示:“我相信,他會調整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