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幾乎成為所有產業的底層。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上海,提出要做創新型城市、國際創新中心時,它無法回避的一個領域就是“互聯網+”。
2016年1月14日,由中國最大的財經媒體——第一財經主辦的“正在發生的未來·2016上海互聯網大會”在滬舉辦,不少行業大佬出席了此次大會,探討“互聯網+”機會在何方。
2015年的雙11,阿里巴巴在全球的銷售額超過了912億,來自全世界212個國家和地區,于是跨越國際的互聯網經濟一度引發熱議。上海聚集了中國最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上海自貿區更為跨境運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這讓不少創業者嗅到了商業契機。
作為近兩年頗受年輕人歡迎的跨境購物網之一,誕生于上海的小紅書通過前端的社區,幫助大家獲取信息,國外到底什么東西值得買,通過跨境電商,借助保稅倉、自貿區的形式,實現貨物的流轉。
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在本次的互聯網大會上如此給出定義:小紅書做的事情是幫助大家發現和獲取全世界的好商品,這是現在越來越多跨國經濟的縮影。
瞿芳往往會被很多朋友質問,“你們怎么保證這個社區的內容?”瞿芳表示:“小紅書是不做廣告的。”她和合作伙伴從2013年7月份開始創業,到2014年底,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積累社區內容。
她說小紅書上的每個行為路徑都會被記錄,社區里沒有達人,沒有紅人,沒有拿過任何品牌或者廣告代理機構的錢,積累的是大家真實的消費數據和大家真實的消費意愿。這些數據會產生極大的價值,過程不可逆,“現在很多電商希望反過來做社區,有商業利益介入的時候就變得難了”。
現在跨國網購退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方式?瞿芳表示,這個可能跟每家公司的模式不太一樣。按照她的說法,小紅書全部自采,退貨全部是自己承擔的。“我們現在推出了一個服務,無理由退換貨,你買了覺得不好,用過了都可以退,這個損失是我們承擔的,對公司來說很簡單,對的用戶會認知到你這個平臺的價值,最后是一些數字方面的考量,我們是全權承擔退貨。”
除了跨國際的互聯網生意,那些誕生于互聯網的新產業也頗受關注。
在做“一條”微信公眾號之前徐滬生是做了十幾年傳統紙媒的老媒體人。現在他成了轉型新媒體最成功的媒體人之一。一條以每日一視頻的方式呈現內容,上線半個月就突破100萬的用戶,上線15、16個月后,擁有了1000多萬的用戶。
”此前,做一本雜志的發行量如果達到10萬、20萬冊已算是優質。今天同樣的內容可以達到1000萬、2000萬的量。“互聯網帶來的新產業讓徐滬生這樣的人樂觀,”而且今天的用戶是有支付,有所有的地理位置的那些東西可以獲得,過去跟他之間的關系就是純閱讀關系。”
餓了么的創始人張旭豪亦是互聯網新產業的代表人士之一。在不少人眼中,他一手打造的餓了么顛覆傳統的叫餐行業。
張旭豪認為,互聯網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線上的互聯網。如今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即“互聯網+”。在張旭豪看來,這并不是顛覆傳統產業。”更多的是跟線下合作,改善它、優化它。”他說,“更多的就是讓傳統行業使用互聯網的技術。用互聯網的技術,提高其效率,降低其成本,從而產生一些新的模式、新的形態。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多要謙虛了解傳統線下的行業,把歸類、經驗能夠用更好的互聯網手段實現,從而能給用戶包括商戶更好的體驗,幫助商戶節約成本,提高收益,對我來說,跟傳統行業的關系更多的是合作共贏。”
張旭豪說,餓了么做的是中國領先的O2O上門服務平臺,提供了最后1公里、3公里的物流服務。
除了談互聯網創業創新之外,互聯網金融也是本次大會的議題之一。自“元年”以來,互聯網金融進入了第三個發展年頭,創新之舉不斷涌現,問題也不斷曝光。業內普遍認為,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反思之年、規范之年、洗牌之年。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的‘皇帝新裝年’。”出席本次大會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芮萌戲言,“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芮萌認為,在政府監管越發嚴格、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行業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打著創新之名、行違法違規之實的公司將被戳穿,如同裸體的“皇帝”一樣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被行業所淘汰。
從去年年中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為互聯網金融“正名”,到12月28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千呼萬喚始出來”,監管部門明顯加大了對行業的管理力度。在這項被業內稱為“四十七條軍規”的監管細則中,資金池、平臺借新還舊、平臺匹標等過去打“擦邊球”的運營模式均被明令禁止。近日,關于上海市暫停互聯網金融類企業注冊的報道亦見諸報端,雖未得到上海市金融辦的證實,但可以看出官方進一步提高準入門檻、規范整頓行業的決心和趨勢依然有增無減。
對此,芮萌表示:“是時候回歸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金融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是信用和風險問題。
會上,多普達創始人、自然道創始人和CEO楊興平說,互聯網最終是要歸結到金融上去的,金融的目的是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更大的回報。仔細思考去年由加杠桿配資引發的股災,為什么中國股民如此恐慌?毫無疑問,互聯網能加速服務效率、提高收益,但同時也是風險巨大的放大器。
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袁雷鳴則重新闡釋了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工具,不是說使用了互聯網的金融機構就是互聯網金融了。就像銀行從算盤時代走向計算機時代,也沒有哪家銀行自稱‘計算機銀行’。反過來說,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如果一個機構還沒有用到這個工具的話,肯定是要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