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是陳歐,我為自己代言”一舉打響,陳歐體風靡,這則關乎夢想、奮斗的廣告在為聚美省了1億廣告費之外,也為陳歐本人和聚美優品贏得了大批“粉絲”。
講故事說情懷陳歐不是首創,但現在情懷+故事模式基本已成廣告標配。
馬云網商銀行的廣告,很戳淚點,麥芽糖攤販、小吃店主、黑膠唱片店主、農民網店、小設計公司老板,認真生活的人都有美好的夢想,但挫折和失措遍布生活,而網商銀行理解你、懂你、記住你,“我就是你”。5種不同的生活形態,但都是小人物的掙扎的與奮斗,故事、小人物、夢想、生活直擊人心。
阿里產品宣傳走的也基本是情懷路線, 支付寶十年宣傳片《賬單日記》 也是以故事切入。
走情懷路線的錘子手機,比產品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羅永浩這個人。不在技術、產品創新上吸引用戶,而是直接告訴用戶“我不是為了輸贏,就是為了認真。”,在很認真的做一款牛逼的手機,營銷很成功,但抵不過產品、產品生產出現的硬傷。
錘子手機發布會圖片
在互聯網產品里邊,陌陌的廣告也是做的比較成功的,相信不少知道陌陌的人沒有用過這個產品。去年就試這樣活,“你的故事 從陌陌開始”系列廣告,“一碗熱干面”、“紋身故事”、“朋友小鎮”、“奇妙之旅”、“少年太空夢”5個故事講述陌陌典型用戶通過陌陌結識新朋友,收獲新奇與友誼,令生活更加精彩的故事,與受眾達到情感的共鳴。雖然稍顯矯情、非主流,但對于特定用戶來說還是能打開情感缺口。
“總有新奇在身邊”系列戶外與網絡廣告,同樣以陌陌真實用戶為主角,倡導打破社交壁壘,發現身邊的新奇。
在大眾越來越疲勞、挑剔、任性的當下,只靠明星刷臉顯然已不能讓大多數用戶買賬,而情感訴訟、社會存在感、價值實現形成了缺口,直接抓住用戶痛點、產生情感共鳴,才能真正得到用戶認同,很多時候用戶不是在為產品本身買單,而是產品附加故事。“青春”、“奮斗”、“掙扎”、“小人物”、“夢想”、“生活”成為現在廣告的主要標簽,不要感覺矯情,給你的用戶講一個能讓人記住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