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突發事件應對素養和技能》
王生升
當前社會轉型期干群關系矛盾突出,公信力面臨考驗,各級政府部門陷入“塔西佗陷阱”——即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應急管理能力已成為衡量黨和政府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和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認識當前輿論形勢?如何在突發群體事件中進行有效的危機干預?作為基層領導干部,如何養成關鍵性的行為和技能素養?王生升老師《群體性突發事件應對素養和技能》課程,關注當下社會群體事件演變成因,著力提升基層干部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素養,增強輿情應對能力建設,掌握謠言流變規律,通過課程講解,讓學員快速尋找和養成群體事件處置的有效技能。
培訓對象:政府各級管理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等。
授課方式:深入分析、講練結合、啟發式教學、模擬演練等。
授課時間:3-6小時(可靈活調整)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群體性突發事件與社情民意
(一) 當前社會輿情形勢
(二) 群體性事件的危害
案例:長沙城管打死瓜農事件 甕安事件
第二部分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界定、演變成因與危機
(一)群體性突發事件的界定
1、基于利益表達的群體性事件;2、基于不滿宣泄的群體性事件;3、基于價值追求的群體性事件。
(二)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演變成因
1、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基礎性根源——社會轉型引發的矛盾;
2、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政治因素——部分干部的官僚主義和腐敗行為;
3、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文化因素——群眾的民主意識在不斷增強,但政治參與能力相對較低,法制觀念淡薄;
4、群體性突發事件的體制性根源——基層組織社會控制弱化,社會權威結構失衡;
5、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導火索——各種具體的利益沖突。
(三)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管理
1、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及其類型;
2、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事前預測預報預警;
3、群體性突發事件風險識別與分析;
5、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啟動、響應及處理;
6、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決策與管理框架;
7、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評價指標體系;
8、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管理中的媒體溝通、運用和形象塑造;
9、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事后恢復管理;
10、群體性突發事件危機管理與媒體網絡程
第三部分 新群體性事件觀應對與處置原則
1、現場第一原則;
2、就事論事原則;
3、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真相原則;
4、反思自責原則;
5、問責制原則以及慎用警力原則。
案例:石首搶尸事件
第四部分 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減壓”與網絡輿情調控
(一)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減壓”
1、減少群眾情緒性因素積壓,完善矛盾糾紛的調節機制;
2、減少地方政府公信力喪失所致的官民難以調解極易沖撞對峙的問題;
3、減小群體性事件后續的負面效應。
(二)群體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調控
1、事前調控——對“公權”的監督;
2、事中調控——對“真相”的監控;
3、事后調控——對“輿論”的引導。
案例:寧波PX事件
第五部分 群體性事件中的高效溝通
(一) 溝通的重要性
(二) 溝通的重要原則
(三) 溝通的主要障礙
(四) 無往不勝的說服法
(五) 培養傾聽技巧
(六) 有效的情緒控制
(七) 非語言溝通的藝術和技巧
(八) 突發事件狀態下的向上溝通
第六部分:突發事件與媒體采訪
(一)面對突發事件,請你選擇:
不做不說,瞞天過海( )
只做不說,行勝于言( )
先做后說,后發制人( )
邊做邊說,透明公正( )
(二)應對媒體采訪的10個要點:
1) 必須也只能講真話,且注意實據
2) 采訪“零拒絕”
3) 如有可能,把壞消息一次說完
4) 及時道歉,說明進展,安撫民心
5) 降低輿論期待,不說大話,拒說滿話
6) 對內統一口徑,對外統一出口
7) 換位思考, 提供豐富采訪“菜單”
8) 及時找出盟友,善用“第三方”意見
9)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溝通
10) 重視并善用互聯網,連續不斷提供原始權威信息,并駁斥荒謬謠言
案例討論:美國總統里根遇刺事件 非典中的王岐山
備注:課程將根據學員級別,通過案例教學,啟發式引導,也可以根據時間進行模擬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