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講師隊伍整體培養方案
(STCS解決方案)
第一部分 企業現有培訓模式的常見問題與弊端
外聘師資,費用昂貴,同時,很難找到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講師.
我們內部的培訓方式不夠豐富,課程枯燥,不生動,不受員工歡迎;
我們組織培訓后沒有跟蹤工具及相關的制度保障,無法對培訓效果進行維持;
我們對培訓市場缺乏了解,尋找合適課程和講師的途徑太少;
我們的培訓費太高,派人出去學習誤工誤時、差旅費太高;
注重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無法對現有崗位技能進行有效改善與提升
內訓師隊伍有名無實,有師資無課程(短期TTT課程的弊端)
注重對培訓機構的考核,忽視員工訓后運用的監督和考核
培訓管理制度不嚴格,無落實要求。
第二部分 建立企業內部講師隊伍能為企業帶來什么?
1、建立訓練員工的系統
現在的管理者都很重視培訓,但又不知如何培訓,培訓什么?培訓后又看不到效果,原因何在?主要是做了“培”的環節而忽略了“訓”,其實,培訓是即“培”又“訓”,并且“訓”的重要性遠遠大于 “培”。企業大學的建立,能夠很好的建立一套員工的層級訓練系統,培訓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大大提高培訓的轉化率!!
2、節約培訓經費
現在外請一個培訓老師,費用極其昂貴,而培訓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建立企業大學,用內部培訓師授課,能夠極大地降低培訓經費。
3、有利于內部知識積累
選拔培訓師一般來源于中高層管理者,通過授課一方面可以提高內部培訓師在現有崗位的知識水平,同時,通過講課和制作培訓課件可以很好的將其知識和經驗書面化,累計內部知識。
4、培養后備干部
現在的人才現狀是“人手過剩而人才不足”,直接招聘人才難度越來越大,且成本很高,即使招到人才,也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導致非常高的離職率,得不償失;通過建立企業大學,能夠很好的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變“外求人才”到“內訓人才”,降低招聘成本。
5、是激勵員工的手段
A、現在的員工都很重視培訓,建立企業大學對留住優秀員工大大有益;
B、可以建立培訓積分制,培訓和績效考核掛鉤,提高大家的培訓參與性;
C、通過內部培訓師的選拔和重用,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培訓并成為內部培訓師。
6、建立內部培訓資源,提高培訓針對性
7、促進培訓效果轉化
8、促進培訓氛圍的建立,真正建立學習型組織
第三部分 建立企業內部講師隊伍的方法及步驟
幫助企業建立以績效和能力為導向的內部講師隊伍,使內部講師授課、練習、輔導有效相結合,全面提高內部講師的授課效果及課程質量。整個過程強調全員性、持續的、補差遞進式的培訓,為企業持續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內訓師隊伍建立的方法:
1、Select: 通過筆試、面試、講師素質測試等方式,選拔一批企業自己的核心師資隊伍。
2、Training:通過授課,練習,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培養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
3、Course: 內部講師標準教案模版的開發、編寫、輔導與評審。
4、System: 在企業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幫助企業梳理自己獨有的課程體系。整個體系強調全員性、持續性、分層級、補差遞進式的培訓模式。
內訓師隊伍建立的步驟
內部講師共分三個級別,講師、中級講師、高級講師;
根據內部講師的級別,培訓一共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三天,分別從講師表達技巧、課程開發和設計到教案的編寫和優化。本著學練用相給合的原則,每個階段的學習最好能隔開2個月以上,讓學員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練習實踐上臺授課的技巧。
第一階段:
本階段培訓主要幫助講師掌握如何在表達前梳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結構,然后運用聽眾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呈現出去,有效地控制在講臺上的緊張感和陌生感,使自己的用語言表達技巧和肢體語言能夠很多好的得到呈現.
本期訓練采取 2天培訓+1個月練習+1天輔導的教學模式。具體安排如下:
1. 在培訓結束后一個月之內,安排2-3次內部講師授課訓練活動,要求內部講師將自己在授課中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演練,試講主題由學員自己確定,時間為30分鐘;
2. 給每個試講的講師錄像,并組織聽眾給出真實的建議和意見,專家組進行點評,最終給出書面的評估意見報告,幫助學員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3. 針對內部講師一個月后的試講情況,有針對性的做一天的專業輔導(專業授課技能提升培訓).
第二階段:
本階段課程為中級講師培訓課程,本階段課程志在提高內訓師的專業授課技巧,通過對專業教學方法、如何自我介紹、如何開場與破冰技巧、聲音運用技巧、專業問話技巧、專業應答技巧、與學員溝通技巧、課堂互動技巧、故事幽默技巧、服飾形象技巧、肢體語言技巧、培訓設備及PPT的制作、燈光運用技巧、場地布置技巧等專業工具和方法的學習和應用,幫助講師快速與授課對象建立共同的語言和交流方式,從而確保課程的生動,易懂,有效。
本期訓練采取 2天培訓+1個月跟蹤點評+1天輔導的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
本階段課程為高級講師培訓課程,本階段課程提供了一套系統的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的流程和工具,指導講師一步步地完成課程開發和教案編寫,將平時自己準備的素材和教學工具與課程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并不斷地通過評估學員授課效果,修改和完善課程,最終將課程變成一個成熟的課程模版,讓其他講師也能參考教案將課程原汁原味地表現和演繹出來,達到不同講師授課’千人一面’的效果. 參加進階培訓的企業內部講師都應該經過第一、二階段的培訓才能參加進階的培訓;每個內部老師都已經有自己主講的課題和課件,實際授課超過30小時,參加培訓的老師在課堂上都必須帶上自己的課程和電腦,課程現場需要親自完成課程的開發和設計,不符合此條件的講師上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期訓練采取2天培訓+1個月課程設計(學員自行完成)+1天輔導的教學模式,在兩天的課程培訓結束后,為了跟進培訓后的學習成果,我們跟進做的工作如下:
1. 在培訓結束后一個月之內輔導內部講師根據課程設計的要領編寫課程教材和教案,對課程的教學對象實施具體的培訓需求問卷分析,并根據問卷對課程設計提出修改。
2. 安排每個學員授課,將自己設計的主要教學活動和需求分析\教學評估的手段和工具,并解釋設計的出發點和理由.
3. 安排開發課程的主培訓師進行專業內容的提升。
4. 根據學員設計的情況和改進點,寫出每個學員的課程設計的評估報告.
第四部分 企業內訓師隊伍創建的流程
1) 企業現狀分析診斷:
通過深度調研,多方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進行現狀分析診斷,反復溝能與討論,確認項目內容。
2) 合同簽訂
3) 方案實施
甄選、培訓、優化師資隊伍
研發課程體系,實施講師訓練
組織各項工作計劃的實施(內部培訓師制度的建立)
4) 監控與評估
課程效果評估
人才素質測評
反饋意見整理
出具改進報告
5) 項目實施后的定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