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5年前,張新進入某機關工作。抱著對工作的熱情和責任,他表現非常突出,最艱苦的活兒主動請纓,下基層跑得比誰都勤快,集體的活動最熱心張羅,寫的調研報告最有分量。而現在的張新已經完全不像剛工作時的樣子,他不僅刻意與工作以及其他與工作相關的人員保持距離,對工作不熱心和不投入,沒有主動性,甚至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不再關心自己對工作是否有貢獻。
【分析】張新的情況屬于職業倦怠。一項調查顯示, 40%的員工對工作感到倦怠。“工作倦怠”是個體在職業領域出現的一系列負面的心理癥狀,通常以 3個維度劃分,即情緒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張新處在玩世不恭的階段。
情緒衰竭是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都已經耗竭,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缺乏工作沖勁和動力,在工作中有挫折感、緊張感,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
成就感低落是對自己持有負面的評介,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工作,或認為自己的工作對他人沒有什么貢獻。
一般情況,新人參加工作后,最初兩三年最容易患上“倦怠癥”,初期表現為工作不上心、對服務對象愛理不理;中期變成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而晚期則表現為頻繁跳槽、自暴自棄。工作 5年后,情感已消耗到最大限度。因此,工作年齡低的員工頻繁跳槽,主要是物質感和成就感低;老員工則更多的是由于待遇穩定、工作重復因而表現出消極怠工。
【應對】
1、重新發掘工作的意義,使其更富有創造性。就像一個好的鐵匠,在不斷摸索改進打鐵技術過程中,獲得工作的成就感。尤其對于喜歡的工作,改進的空間無限大,關鍵在于個人心態。
2、個人在工作中難免會有失望、無力感、憤怒的情緒,家庭作為私人情感的港灣,對緩解倦怠也起到很大作用,遇到不良情緒,應該在家庭中進行合理的宣泄。
3、容易處于職業倦怠的人,比較傾向于完美主義,而且具有高成就動機,經常為自己制訂過高的目標,然后通過狂熱地工作,以求達到目標。但往往由于目標過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自我要求過高,不容易得到自我滿意。因此,避免職業倦怠應該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
建議:職業倦怠的發生與組織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員工發生職業倦怠,組織應該考慮不讓同一個人經常處理麻煩的問題;確定一套有系統的方法,讓員工知道他們對組織的重要貢獻;運用“小組”的方式處理龐大而復雜的任務;為員工提供表達情緒的渠道;提供在職訓練,提高員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