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訪談】6號導師陳志嶸談6號的忠誠
2016-04-07 陳志嶸 嶸思享
作者/陳志嶸,編輯/諸葛
九型訪談
在九型人格中,6號被稱為“忠誠型”,6號究竟怎樣忠誠呢?最近我們就此話題訪談了6號陳志嶸老師。
“小編:陳老師,作為一個資深的6號導師,EPTP中國區的高級督導,能否談談什么是6號的“忠誠”?”
陳志嶸:
用“忠誠型”來定義6號確實是一件很容易產生歧義的事情,大多數中國的九型同修聽到6號“忠誠型”首先想到的是三國中關羽形象,因為關羽是“忠誠”的代名詞,通過我們不斷與西方的九型大師們的交流中發現,中國關羽的“忠君”式的忠誠與西方以騎士精神中“忠于契約”的忠誠是有區別的,關羽式的“忠誠”強調的是從一而終的忠誠,如果關羽后面投靠了曹操就是不忠誠(哪怕劉備先干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事),這種“忠誠”就會是中國文化中“愚忠”的說法,所以中國式的“忠誠”更偏向于一種“對人不對事”味道;而西方騎士文化的“忠誠”的強調是“忠于事先雙方的契約”,也就是說如果邦主完全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騎士也就必須徹底忠誠于條約,但是如果邦主事先違約,那騎士有權帶領一群人推翻邦主的位置另立新邦主,而且騎士的這種做法并不會被扣上“不忠”的帽子,這就為什么有些九型研究者把6號講成“愛權威”又“反權威”的原因。而這個部分與中國文化中的“先小人后君子”極其相似,所以西方以騎士精神代表的“忠誠”更偏向于“對事不對人”的感覺。所以說:九型學術中6號的“忠誠型”更符合西方文化的“契約精神”。
“小編:陳老師,這個解釋有點燒腦,能否更通俗地談談6號的“忠誠”?”
陳志嶸:
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形容6號的忠誠,叫做“士為知己者死”。如果一個6號認同了這個人的人品和各方面不錯,他覺得是可以信賴的時候,就會呈現出這樣的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傾向或者沖動。比如在現實生活當中,當6號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他會把自己心里很真實的想法和你說,甚至是一些建議或諫言。而對他不信任的人,他就不會那么放心,沒有那么信任,就會選擇不說或少說。當然,要取得6號的信任不是那么容易的,6號會與很多方法不斷試探,比如你答應的事情是否做到啊,比如觀察你的為人處世啊,而且通常時間都比較長。
當6號信任一個人的時候,他會非常忠誠。以很有畫面感的黑道為例,8號在任何的場合都要做老大,在黑幫中也有很多的老大都是8號,而在黑幫中最忠誠最冷面的殺手就是反6。有個8號助教曾經分享:你是我兄弟我為你兩肋插刀,我的命是你的,你不是我兄弟我插你兩刀,你的命是我的。當6號被8號的這種仗義或公平的行為感動了之后,他的忠誠就呈現出來了,8號的老大就成了他信賴的對象。當反6認了8號做大哥,他的內在的信念就是: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甚至你的事比我的事還是事,哪怕這種事是殺人或其他更甚。6號的那種對他所認同的人的忠誠感在這種黑幫例子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6號的忠誠并非愚忠,也會有反權威的時候,當6號發現8號的老大做了一些傷天害理的事,做了一些6號認為背叛忠誠的事情的時候,他的對這個人的忠誠的信念松動了,他又站在人類正義的一面,然后又帶領一幫人把老大推翻了。當然,這是用戲劇沖突的方式來體現6號的忠誠,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不是這樣的畫面,但是“忠誠”的確是圍繞6號一輩子的話題,是體現在6號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
“小編:陳老師,能否舉例您日常生活中的有關6號“忠誠”的案例?”
陳志嶸:
有一6號的朋友曾經分享過他的一個切身案例,我作為主型和副型都極其相同的一路人,對他分享的案例實在是感同身受。案例如下:6號朋友原來和兩個朋友一起開公司,有一次開合伙人會議,大股東當時強調。我們大家約定一下在公司中不能在自己的下屬發生男女私情,即“兔子不吃窩邊草”。作為6號的朋友們其實最喜歡這種“把丑話說在前面”的約定,所以非常爽快就答應了,但是后來的大股東卻自己首先違反了規定,作為6號的這位朋友認為大股東破壞約定的行為有違一個領導的原則,于是就憤然離開了那個公司。這就是6號的“反權威”的一面。
“小編:陳老師,請問6號為什么會呈現這種“忠誠”的行為呢?”
陳志嶸:
我的理解是6號的深層心理需求是“我是可信任可,逃避拒絕”,而6號怎樣就覺得自己是“可信任的”人呢?就是當6號“被信賴”的時候,6號的深層心理需求就被滿足方式了,就會覺得活著有了價值和意義。因為6號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對于“可信任”“被信賴”有強烈的需求。“忠誠”正是這種深層心理需求驅動下的行為呈現,當一個6號“忠誠”于自己信任的人或忠誠的信念時,他其實是在享受“被信賴”帶來的心理滿足感和心靈滋養。
“小編:陳老師,許多人九型人格2號也會表現出“忠誠”,對他信任的老板很忠誠,一旦這個老板離職的時候,他也會跟著這個老板一起跳槽。這種忠誠和6號的忠誠有什么不同呢?”
陳志嶸:
在九型人格中,2號和6號都在“關系迎向組”里,都會呈現出對某個人很“忠誠”的這種行為,但是內在的驅動力是完全不同的。2號對他特定的服務對象會想其所想,助其實現,因此在別人看來,他對老板的確是很“忠誠”,2號深層心理需求是“我是有愛的”,他會通過幫助老板來體現自己對這個人是“有愛的”,在這個過程中,他享受“被這個人需要”,“被這個人愛”的心理滿足感。而6號則是通過“忠誠”的行為,來享受自己“被信賴”的心理滿足感,以實現“我是可信任的”的深層心理需求。所以雖然行為有些類似,但是深層心理需求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我們學習九型人格而去正認識一個人,明白一個人,接納一個人的目標所在。
特別鳴謝:
在“忠誠”的東西文化對比中,特別鳴謝Tim(林士群:EPTP九型認證導師)的考證與交流。
嶸思榮享 度己達人
想更多分享陳志嶸導師精神盛宴的朋友,
請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我們“嶸思享”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UwNDI0NA==&mid=2652192240&idx=2&sn=fccfcfd8db07351e0f3273325e6b30fc&scene=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