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曹操可算是用人高手了。曹操的強大完全歸功于借勢和本人的用人藝術。
曹操本沒有高貴的出身,是所謂“閹宦”的養子,所以他要號令諸侯,稱霸一方,急需要一個強硬的旗號與后臺,這個時候,孱弱的漢獻帝作用就突顯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眾所周知的,袁紹也曾有過這樣的機遇,可是袁紹出生名門望族,門生遍布四海,自恃德高望重,自然就缺乏曹操的遠見與行動力。曹操善于借勢,有人罵曹操卑鄙小人,也有人不屑一顧,但就是曹操強烈的愿望和獨到眼光,在別人眼里孱弱無用的漢獻帝在他眼里變成了金字招牌。曹操善于發掘人才的最大價值閃光點和長遠眼光,也讓各種人才在他這里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作用。我們常說,資源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反之亦然。作為企業家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也需要造勢,合理合法的勢讓眾多經銷商、代理商趨之若鶩,話語權也就有了,這也是很多企業黑馬脫穎而出的重要秘訣。
曹操懂得用人在于充分理解了人性。人性中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對物質的欲望,所以曹操用人充分掌握了“術”---胡蘿卜加大棒!對于投降者,一律加官進爵,動不動“將軍”、“列侯”;對于抵抗者,若非英雄才俊,一律“殺無赦”,震懾政敵;若是英雄豪杰,則極盡討好收買之能事,又能屈尊下士,善于表現,因此,天下英才,半壁入囊中。許攸來投時,曹操在洗腳,連鞋也顧不上穿就沖了出去;典韋陣亡,曹操連年祭拜,兒子曹昂雖同時陣亡卻也沒享受到同樣待遇;對于關羽,那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了!這里面夾雜著對人才的強烈渴望,有真情實意,也不乏表演的成分。
曹操懂得人性還體現在對人性中“趨利避害”心理的寬容及對自己清醒的認識。官渡之戰中,實力和袁紹相比,差一大截,軍中人心不穩,很多人自危,于是便暗通袁紹。曹操知道卻不發作。等打敗袁紹后,搜出的書信一大摞。曹操卻看也不看就讓人燒毀。不發火那是穩定人心,否則叛逃更快;勝利后能放棄追究,那是體現了強者的自信和寬容;感恩和自省會讓他們更堅定地站在曹操身邊。再反觀一下我們企業家在經營企業時,是否時時在防范著自己員工的跳槽?是否采用的是壓、查、罵的方式呢?員工一走就火冒三丈,冷言熱諷。實際上是缺乏自信和對勢的把握。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大的自由,更美的愿景,更親切的微笑反而更能贏得員工的心。企業小,不苛求員工能付出長久的青春;但也不自卑,因為堅信自己的企業能長成萬噸巨輪,承載更多人的希望和未來,乘風破浪!因此,對于目前付出的每一個人都充滿感恩和關心,也是我們企業家必備的修養和素質!
曹操用人還體現有“變通”和“詐”的特性?!案畎l代首”體現了一個領導者尊重法度,靈活變通,善于保存實力的優良一面。但單純為了為了政治而作秀,甚至濫殺無辜則終將害人害己。為了推卸糧草不足的責任,冤殺糧官王垕。假借楊修首級來穩定軍心,這些都是“術”的典型體現。而術的過分運用,則必令自己心存狐疑,對人失去信任,甚至睡覺都擔心有人刺殺,加上他本來就多疑,最終身邊沒有可以信任的人,連為他治病的神醫華佗也最終被他的疑心病害死,但最終也把自己害死在疑心病上。試想曹操創業初期,尚能寬人下士,可是事業做大了的時候,卻日益作秀和狐疑,自我意識也愈發膨脹。曹操之死,不光是死在頭風病上,更是死在了疑心病上啊。
想想我們的企業家,在創業初期尚能待員工如家人,放低自己身份,真誠以待,可是一旦有了成就,就自我意識膨脹,疑心病重重,聽不進別人意見,失去了真誠,講究了權術,最重自己老了,企業也老了。企業雖然有利益上的爭斗,“術”固然有效,可是,企業要基業常青,企業家引導企業前進的更應該是“道”,而不是“術”。與利益權謀相比,企業更應該像個精神和物質家園。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兩個地方度過,一個是“家”,另一個是“企業”;我們經營企業要像經營“家”一樣去呵護它,關心它,員工也才會像愛“家”一樣地去愛它,愛我們?!凹摇敝?,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道”而不是單純的“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曹操不愧為一代梟雄,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與他的雄才大志,出色的戰略應用,初期能借力使力,求才若渴,仗義疏財,理解人性是緊密不可分的。然而后期的自我意識過度膨脹、政治作秀、和對“術”的執著和由此導致的極度“狐疑”,卻又讓他最終喪失了統一中國的機會和自家性命。一代梟雄,讓人欽佩、贊嘆!亦讓人嘆惋、沉思!
如轉載,請注明轉自中國中小企業人才運營第一教練石淼的博客
QQ:1037410376 新浪微博:石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