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步入一個怎樣的時代? 我們怎樣衡量財富呢?我們的經濟模式你看明白了嗎?望著周圍紛繁波動的經濟,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以往,實物是財富的象征,但如今,各類的票據成了財富的象征;甚至網絡上虛擬的貨幣也成了財富的象征。現代社會所創造的財富是以往社會財富的成千上萬倍, 這么多的財富是怎樣被創造出來的呢?是靠實體經濟嗎?我們到底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經濟時代?
在經濟社會中,人可以簡單地被分為兩種:普通人和投資人。普通人的財富觀是看過去創造了多少實物;而投資人的財富觀是有什么可以被創造成財富。所以在普通人的眼中,現在是過去的終點;而在投資人眼中,現在是未來的起點。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未來的預期價值就成為創造虛擬財富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在我們的現代社會中,有多少東西是我們真正生活必需的呢?當我們不斷地去購買一些實際并不需要的東西時,價值就不斷地被創造出來。也就是說,現代城市生活的價值是通過我們不斷膨脹的欲望和預期價值上漲,通過交易市場,以貨幣化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當我們瘋狂去買翡翠,大量去買字畫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真的需要嗎?當我們瘋狂買房的時候,是因為我們不夠住嗎?而是因為我們預期到這些都會漲,會增值。對財富的需求促進我們不斷地去交易。城市化的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人們相互之間不斷地創造出需求,而這些需求又不斷地通過輿論和信息流轉創造稀缺性,導致價值不斷上漲,這就是虛擬經濟。
在實體經濟中,價值是通過成本和實際經營價值來衡量的,往往成為人們生存中的必需品。在實體經濟中,一個普通的包定價200,人們覺得很正常,但在虛擬經濟中,一個包定價4萬,甚至幾十萬,一瓶酒定價上百萬,這就不是以經營價值來衡量了,而是人們的預期價值,價格和成本早就背離了,它們成了投資品;在我們身邊,這些投資品不斷地被創造出來;有形的、無形的,把我們的財富不斷地推高。在我們大宗民生產品指數中,房產從未被列進去;可以理解,房產在現代虛擬經濟中,是以投資品的身份出現的。因此,心理預期,信息推動和交易市場的發達,必將推動房價高漲。現代城市化的過程,也是不斷地將資產貨幣化衡量的過程,以及將欲望不斷貨幣化的過程,人們的欲望不斷地升級,也必促進著財富的不斷產生。
于是,人們便說,這不是泡沫嗎?是的,也就是當人們的情緒或心里預期破滅后,價格一定會不斷下滑。這也就是為什么稱為“虛擬”的原因, 這種財富又被稱為“風險財富”。但泡沫有價值嗎?當然有,它的上漲減緩了CPI指數的上升。為什么這樣說呢?凱恩斯主義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就是要在經濟蕭條的時候,通過花錢來促進繁榮。而在此時,政府一個重要的手段是通過發行貨幣或發債,投放貨幣花錢來繁榮市場;而一旦市場繁榮后,多投放的錢會往哪里去呢?是往CPI指數上去呢?還是往虛擬市場?因為虛擬市場的價格上漲是不計入CPI的,因此,此時的虛擬市場就起到了替罪羊的作用。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我們的政府已不僅僅簡單地起到保家衛國,處理公共事務的作用;現代社會政府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經營城市化、經營通脹和經營信心。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必將有大量的人口進入城市,人們的欲望和交易又不斷地促進虛擬經濟的繁榮。政府通過兩張紙來繁榮市場:貨幣和債券;通過銀行來經營風險:銀根放松或收緊;通過虛擬經濟來不斷創造需求、欲望、交易來消化多余貨幣控制通脹,通過重建市場信心來降低銀行風險與維持市場運轉。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以及貨幣供應總量只會增加而很難減少的事實,人們真切地會感受到收入貨幣的增加而貨幣的實際購買力的下降;而這種現象又會加劇人們投資保值的欲望,推動虛擬市場的繁榮。當然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出路是將人民幣輸出國外換取優良資產,擴大人民幣的覆蓋面,這也是美元作為世界流通貨幣的重要收益所在。
泡沫也有可能破滅的一天,這也就是今天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但現代城市化所促進的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共同繁榮,以及政府作為一個城市經營者的腳色,利用貨幣和債券的和平調控工具,泡沫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決定這我們必須要適應泡泡,理解虛擬經濟不可思議的高價格,以及伴隨著泡泡共同成長。
——石淼
如轉載,請注明轉自中國中小企業人才運營第一教練石淼的博客QQ:1037410376 新浪微博:石淼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