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對美國政府封鎖,教科書式的跨文化管理演繹》
一、華為應對美國政府的違法封鎖——起訴美國政府
2019年3月7日華為宣告起訴美國政府的反擊行動,是針對2018年8月美國總統簽署《2019國防預算法案》,在889條限制政府和機構購買使用華為設備,不公平的歧視華為的規定政策條文。美國還慫恿其他國家打壓抵制華為產品。華為的起訴是經典的跨文化溝通管理的運用,符合跨文化溝通的原則:
1.1、尊重原則
尊重美國的商業習慣和思維方式,先禮后兵2019年2月28日在美國媒體刊登發表公開信,從這個側面告知美國廣大民眾,華為公司與間諜情報的安全問題無關,而是一個正當、正直、正在發展的電信科技公司。正如《華盛頓郵報》公開信所講“近年來,美國政府對華為存在一定誤解。我們希望大家能夠關注事實的真相......我們希望美國公眾能更好地了解我們,就像我們更好地了解你們一樣,不要聽什么信什么。過來看看吧。”
在看到美國政府的態度沒有修正改變,反而要準備對華為進行更進一步的歧視“刑事調查”的態度情況下,3月宣告起訴美國政府不當做法。
1.2、平等原則
華為公司18萬員工,研發人員占45%,每年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5%,10年時間投入成百上千億元的研發經費,成果有自主研發的巴龍5G01、天罡等芯片系列及“麒麟系統”、(高速率、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擁有全球唯一的“5G與微波的結合產品”,用戶使用5G通過無線微波傳送方式,不需要鋪設光纖的繁瑣笨重的舊方式使用。華為5G性能超出國際電信聯盟對5G定義標準要求,綜合指標(專利、基帶、芯片、基站、終端、設備)排名第一,是世界5G的領先者。
華為手機專利1970族排名第一。國內專利5萬多族,國際專利3萬多族,公司專利排名世界公司的第一。如今已獲得超過30個5G商用合同,實現5G基站發貨超過40000個基站。華為沒有優越感,而是平常心。
遭到美國政府沒有實際證據的打壓歧視,還慫恿游說其他國家抵制華為。華為沒有自卑感,而是能夠采用平等的方式與美國政府溝通與對話,堂堂正正,維護企業權益。
1.3、屬地原則
基于美國的憲政制度和話語體系,單就法律論法律。美國法典中,美國的憲法要求,立法歸立法,行政歸行政。華為在德克薩斯的東區聯邦法院法院提起訴訟。
“華為支持美國政府改善其安全措施,但這種在國防授權法案上隨意的增加是無效的、誤導的、違反憲法的。”
1.4、適度原則
受到不公平對待,不當“沉默的羔羊”,采取符合國際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做法,維護華為公司名譽和形象。
首先,根據美國的憲法實踐,司法機關可以對立法機關法律的合憲性進行審查,如果經過審查發現某一部法律或者某一項條款違反了憲法,司法機關可以宣布其因為違憲而無效。《2019國防預算法案》889條是違憲的,請求法院判定這一針對華為的銷售限制條款違憲。
其次,判令889條應永久禁止該限制條款的實施。
第三,第889條款在沒有實際證據支持的情況下禁止美國所有政府機關購買華為設備和服務,這就構成歧視。
華為受到歧視的對待,撤離在美國的57家相關機構。
華為指出,美國政府一直污蔑華為是威脅,還攻擊華為的服務器,竊取郵件和源代碼。
安全的指責違反商業邏輯,既不光彩也不公正。
聯合國電信部門負責人公開表示,華為的設備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稱華為的安全問題是沒有證據的、沒有依據的。
這一禁令不僅違法,而且限制華為參與公平競爭,最終會傷害美國消費者。
華為與美國政府公開的溝通,通過這場訴訟將贏得西方的更多人心。華為這次上訴是非常正當合理的維權行為,旨在維護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之底線。企業通過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是完全正當的,維權行動,無疑也是向外界表達一種決心和自信。
二、華為應對美國政府公開打壓——全球傳播契機
2.1、美國政府公開打壓華為公司
“文明的沖突”,文化常被認為是人類各種舉止行為背后的驅動力。在這方面,亨廷頓寫道:“在新的世界里人類沖突的基本原因將基本上不是意識形態的或經濟的。人類間大的分歧和沖突的主導因素將是文化”。
2019年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總統令,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給予美國商務部更大的權力去禁止美國企業使用華為這種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公司的設備。同時,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還將華為列入了其一份會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實體名單”中,從而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那里購買技術或配件電信設備。
5G的競爭由技術領域的競賽演變成美國主導的“中美高科技脫鉤”的跨領域的政治打壓。
盡管特朗普不希望與中國科技公司開展業務,但美國公司卻無法生產出同樣先進的無線設備,華為5G,的的確確在技術上領先,美國在無限網絡行業卻非常落后的窘態,這說明曾經充滿活力的美國公司生態系統的衰落,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影響力,某種情景意味著誰控制了網絡,誰就控制了信息流動、經濟、情報和軍事。
此時,美國高科技企業如谷歌、微軟、高通和英特爾,為遵守政府的條例,不同程度地對華為斷供貨物。同期間,受到美國主導的SD存儲卡協會、WIFI聯盟、藍牙技術聯盟和JEDEC協會、IEEE等行業組織不同程度地阻礙華為參與活動,事件從中美之間輿論場、發展到國際輿論場。
2.2、跨文化預見性
跨文化的預見性。10多年前,華為向科技的世界頂峰沖擊進程中,預見將要與在行業中原來處于世界領先的美國相遇(沖突),并且為相遇做了準備預案,預演如何應對將要出現的情景。所以,當美國政府封鎖華為,華為胸有成竹的應對和超越,還借用這事件作為傳播契機,向世界各國傳播華為公司和華為產品,順勢公布推出一批跨領域新成果“鴻蒙芯片系統”、“麒麟系統”、第八代SSD固態硬盤、全球領先獨特的“5G與微波結合獨特產品”為企業服務等措施,有效化解美國的封鎖。
預料的主觀出發愿望是善意美好的,華為奔向世界最高點,為了“世界第一”這個理想,華為與美國遲早有相遇。華為就要準備和美國在山頂上交鋒,做好必要準備,考慮到美國和華為在山頂相遇的問題做準備。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
華為有效的跨文化管理,能夠在全世界的26個研發能力中心開展研發,把中國的企業文化與西方工作價值觀相協調,把眾多國家不同工作價值觀跨文化整合統一和協調,大家遵從共同的使命而工作。
2.3、卓越的跨文化領導
華為任總是經典的跨文化領導者,帶領華為走向卓越,在視野和行為方面,擁有國際商務的思維,并能夠認知其復雜性,思考和行為具有國際觀。在心智模式方面,具備跨文化人格,喜歡多樣性的性情,充滿自信,擁抱挑戰。
華為任總表示不會排斥美國,狹隘地自我成長,還是要共同成長。盡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因為華為不能孤立于世界,應該融入世界,與高手同行為伍。堅持戰略性的開發與準備從芯片、硬件、軟件到系統。
建立面向未來的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黑科技神秘研究基地,早在28年前已經規劃研發進攻集成電路“芯片系統”,成立了研發生產芯片部門,研發出“鴻蒙芯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麒麟系列等的高科技芯片系列。
布局參與海底光纜建設,埋在海底的光纖電纜,海底光纜是主動脈,可確保世界所有主要地區的網絡之間的連接。目前,全球大約有380條主動式海底光纜,承載著約95%的洲際語音和數據流量。擁有領先全球5G技術的華為,在海底光纜網絡上也有很深的根基。去年9月,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華為與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合資)完成了巴西與喀麥隆之間的海底電纜連接,連接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底電纜,非洲和整個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底光纜也即將完工。
華為這三十年都對著同一個城墻口(高科技突破口)沖鋒,幾十人、幾百人對著這個城墻口,幾萬人、十幾萬人還是攻這個城墻口,堅持把這個城墻口攻開。而且炮擊這個城墻口的量,現在是每年200億美元的研發了,全世界沒有一個上市公司敢像華為這樣對同一個城墻口投入(研發經費)這么多的炮擊量。
華為為人類建立龐大的網絡,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把全世界30億人口與華為聯接起來的。特別是非洲落后地區,因為不賺錢,西方國家不去,落后地區跟不上同步發展的機遇,華為去聯接起來的。如果華為不存在,才是世界發展的欠缺。
華為提倡符合世界標準的創新、鼓勵創新,但是要把定義講清楚。相同的東西,你自己做出來了也不能用,也要給人家原創交錢,這是法律,誰先申請歸誰。無線電最早是波波夫發明,但是俄羅斯為了保密,沒有申請專利,拖延了無線電的公布;意大利的馬可尼先申請,所以無線電的發明權歸馬可尼。
2.4、發揮傳統整體思維優勢
充分發揮中華文化的綜合思維和整體思維的優勢,跨文化的超越時空、大范圍、大跨度的組合,整合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事物在一起,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就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對復雜的科學技術,從整體角度對各個環節部分做出精確鏈接理解和綜合掌握,就能快速正確有效地進行研發,能把握全局和發展方向。
高端科技創新,完全依靠中國的自主創新,很難成功,應該調整政策,擁抱這個世界,進入跨國創新的發展時代。
創建組織適合快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研發獨特的新產品加速器、孵化器——集結“產學研一體化”定向研究發展隊伍。超越以往一貫的“產-學-研”松散模式,它漫長的而又斷續不連貫的散漫鏈條過程,鏈條中,基本沒有企業直接支持學術基礎理論研究及論文發表,研究機構只是根據學術理論成果的應用價值大小而選擇研究(過程中有些研究機構由于經費不足而半途而廢的中斷研究),研究出市場需要的產品,產品被由產業企業偶爾發現并組織批量生產。
華為創建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孵化器,有龐大的系統支撐,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數學家們的口號是“把手機做的比人類眼睛還好”),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在編的
15000 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還有 60000 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打通“產學研松散漫長的平臺”,攻占制高點,濃縮了“產學研”時間環節,能夠跟上社會飛速發展,及時研發生產出社會急需的新產品為企業服務,站到世界最高點。
5G標準Polar碼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提出的Polar碼也被叫做極化碼,現在已經被國際認可了,他和高頻率的通信技術相結合可以達到20G每秒以上的傳輸速度,簡直比飛的還要快。Arikan教授發表這篇論文兩個月后,被華為發現了,接著啟動“產學研”模式,就開始以這個論文為中心研究各種專利,一步步研究解體,共投入了數千人。十年時間,華為就把土耳其教授數學論文變成技術和標準。土耳其教授不是華為在編員工,但是華為拿錢支持他的實驗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華為給博士生提供幫助。
華為是具有跨國經營視野的頂尖企業。如今,擁有核心技術,熟悉國外政治環境和法律體系,掌握跨文化管理,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