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風雨、野蠻生長起來的中國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骨血。高增長下面隱藏著的生產管理粗放與制造效率低下,成為它們走向未來的高坎和深痛??绮贿^這個坎的制造企業,注定沒有未來;而實現了勝利跨越的企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建立起全新的競爭優勢。跨越的方向就是從粗放生產走向精益生產。
在走向精益生產的路上,很多企業管理者面臨著如下諸多問題:
為什么領導安排的事情下屬執行不到位?
為什么出了問題大家推來推去就是不擔責?
為什么企業實施成本控制成本就是降不下來?
為什么員工待遇不斷提高但離職率越來越高?
為什么企業推行了5S現場還是臟亂差?
為什么設備不穩定經常影響交期?
如何有效解決企業存在的種種問題,精益生產專家張全磊老師“十年磨一劍”,開發出《精益撬動利潤》這一課程,通過授課,得到企業領導與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靠什么?靠利潤,因為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沒有利潤企業不可能基業常青。那么企業的利潤來源于什么?精益如何撬動利潤?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要想撬動地球需要三個要素,作用力、支點、一根長的杠桿。根據杠桿原理,左邊“質量“、“成本”、“交期”、“效率”、“安全”是指標要素,也是關鍵要素,因為如果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好、成本低、交期短、效率高、又能保證安全,也就是說產品物美價廉,企業肯定就有利潤。右邊“人”、“機”、“料”、“法”、“環”是資源要素,因為這五個要素的狀態決定前面五個要素的結果,所以這就是我們要找的撬動利潤的作用力。杠桿就是精益管理工具,比如5S、TPM、六西格瑪等。支點就是精益。精益做的越好意味著支點往左移動,也就越省力,就有利潤。反之就是出力也沒利潤?;谶@個原理,張全磊老師相繼開發了《精益現場管理》、《精益員工管理》、《精益安全管理》、《精益設備管理》、《精益質量管理》等系列課程。
精益生產的核心就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盡可能的降低消耗,獲得最大的利潤和效益,它把目標確定在盡善盡美上,通過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生產靈活性、實現無廢品和零庫存等手段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對于培訓而言最重要的,是清晰準確地傳遞課程中的價值點和亮點,并激發培訓對象反思與運用的欲望和行動。在現場培訓過程中,兩個“化”的把握至關重要,一是“結構化”,就是培訓內容需要脈絡清晰,結構簡明,亮點突出,層次分明,這就需要培訓師非常善于課程設計。另一個是“形象化”,即如何通過互動、演練、視頻、角色扮演、示范等多種方式把“冷冰冰的培訓內容”像“火一般地傳遞出去”。
講師簡介:
張全磊老師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在制造型企業從一線員工到生產總監工作15年,從事咨詢培訓5年,系企業生產運營高級咨詢師、精益生產咨詢培訓師、安全管理咨詢培訓師、北京精益商學院研究員、“我是好講師”全國T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