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2010,我腦子里冒出了兩個關鍵詞,80后和微博;前者是關于人,后者則關于媒體。對于企業家而言,人的問題永遠是頭等大事,媒體的問題則始終是企業品牌塑造過程中繞不過去的話題。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來說,主要是基于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的客觀狀況,如果人的問題解決不好,組織競爭優勢將逐漸削弱,在80后越來越成為企業發展中堅力量的今天,這個問題似乎是致命的;如果運用媒體不得當,則會直接加劇品牌傳播過程中的浪費。一個是效率,一個是成本,何其的重要!
回首2010,展望2011,對企業家群體而言,需要做好以下幾個層面的工作:
一、信仰:“信仰”是一個極其重要又略顯務虛的詞,對于企業家而言,它的重要性超過了一切的管理手段,信仰是企業家精神層面的一種象征,價值觀的一種延伸。信仰的確立,隨即而來的就是使命的確立,當企業家的使命由“我的企業”轉向“社會的企業”時,這本身就完成了一種超越,從“唯我”轉向“無我”的一種超越。筆者一直認為企業家的使命應該用“幫助”來定義:即幫助客戶滿足需求、幫助員工成就愿望、幫助股東贏得回報;幫助的核心意義就是幫助本身,在成就別人的同時成就自己。生命本是一場敬業的演出,對企業家而言,這需要建立強大信仰來保證人生的最大意義所在。
二、管理:“管理”無論是理念還是手段都在眼下的環境里開始面臨挑戰,當企業家發現,傳統的管理手段在面對80后群體失效時,都會習慣性的思考管理本身是否出了問題,管理是否存在先進與落后之分,管理真的是西方管理學所強調的“控制”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對于管理,首先要確立的一點是,管理不分先進與落后,也不分科學與落后,有效的能解決問題的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關于管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簡要概述:
1、 溝通:管理中的溝通一直是管理的核心,但溝通經常被管理者理解為我要告訴下屬什么。溝通最重要的,首先是管理者要讓下屬知道你在想什么、看見你在干什么,然后你可以以同樣的方式來要求你的下屬。其次是尋找各種各樣的機會來表揚下屬,每個人都需要別人通過所做工作來認同價值,同時學會用建設性的表揚來代替批評。80后員工需要在認同感中來創造價值,很多大學生就業首選外企正是看中其文化對人的成長的推動和幫助。這是一個80后選擇公司和老板的年代,老板選擇員工的年代正在加速消失,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2、 公平:筆者一直強調管理中高薪的重要性,當一個企業薪資標準無法達到行業平均以上水平或員工所認為的自身在勞動力市場的價格時,員工離開你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員工會覺得不公平,如果一個企業不能解決這種公平問題,所謂的其他激勵都是無效的。
3、 執行;對于執行層職能的定義,絕大多數企業家選擇了“貫徹執行”,這樣就等于執行僅僅是執行;縱觀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搞執行力培訓,可結果一直都是執行不力,為何?確保執行效果的唯一方式就是變執行二字為“創新”,即在設定底線的基礎上讓員工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做事,以此來激發潛能和創造性。總而言之,80后員工的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在能自主創新的環境理生根發芽,而不是把其變成冷冰冰的執行機器。
三、傳播:你新浪微博了嗎?對于企業而言,一切即傳播,對于企業家而言,傳播即品牌。2010年代表新媒體崛起的微博讓很多企業家一時無法適應,也讓潘石屹、任志強等先知先覺們全新而立,一舉開創偉大的個人品牌時代。經過近一年的快速發展,微博目前已經成為強大的新聞平臺和營銷平臺,對企業和企業家而言也已不再陌生,但使用狀況卻不容樂觀,更多的依舊是圍觀而不是參與;建議企業家們能夠像微博上的明星企業家看齊,把自己和自己的企業帶進微博的信息洪潮,用微博來建立屬于自己的精英知名度、屬于企業的集團影響力以及屬于產品的產品聚合力。對于微博,我強調兩點,一、它不是以你投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而是以你投入的重視關注程度來確保屬于你和你企業的話語權。二、微博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幫助企業家和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傳播信息,這既是話語權所需更是打造品牌所迫。
2011無疑是企業競爭加劇年,人才戰略的落實當仁不讓必須成為企業的第一戰略;2011更是競爭過程中品牌突破的關鍵年,做好新媒體的傳播以擴大傳播面也必須成為企業家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