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京飛往無錫的航班上翻看汽車雜志,從數字上看到中國汽車在2009年集體飄紅、逆市飛揚。
于是我們看到了吉利、奇瑞等國產品牌借機發布了多品牌戰略。根據奇瑞汽車公布的戰略規劃,未來企業主要將經營四個品牌:分別為開瑞、奇瑞、威麟和瑞麟。吉利汽車則根據其車型定位分為:全球鷹、帝豪、英倫三大品牌,并準備用兩三年的時間將上市的新車輸入不同的品牌渠道與銷售網絡。
那么,吉利、奇瑞的多品牌戰略會取得成功嗎?陽光正東(北京)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通過研究分析認為其前景堪憂。
一、品牌戰略的首要原則在于聚焦。通常只有企業在某一個品牌做到目標市場第一或者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才考慮是否應該針對新的市場和類別推出新的品牌。放眼全世界的成功品牌,無一不是主導品牌在占據主導地位后再推出第二個子品牌的,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寶潔都不例外。比如說豐田汽車,更是在其創建品牌后63年才推出其高端品牌雷克薩斯。還有通用汽車,旗下包括雪佛蘭在內的九大品牌都是在主導品牌形成強勢影響力之后推出的。
二、多牌會導致主品牌認知被稀釋。有句話說得好,企業生的路千萬條,死的路只有兩條,一是多元化經營,二是無邊界擴張。更何況,吉利和奇瑞均遠未達到在原品牌市場上的領導地位,眼下這一步棋,顯然為時過早。比如說奇瑞,旗下的子品牌甚多,但銷量大的好像不多,也就只有QQ的銷量比較傲人,但市場的地位并不穩固,比亞迪的F0目前就有超越它的趨勢,包括長安鈴木、奧拓在內的其他品牌也具有后來居上的氣勢。在這種情況下分散兵力,實乃兵家大忌,非明智之選啊。當然了,奇瑞老板尹同耀完全可以認為其戰略是為了日后的大發展而事前進行跑馬圈地。看看吉利,問題似乎比奇瑞更嚴重,有限的銷量分布在那么多的品牌上,而自身又沒有一個品牌數一數二,在品牌繼續聚焦的時候,分散或許是最危險的對策。眼下,吉利似乎又有唯一的一個機會并購沃爾沃,硬是讓人給捏了把汗,即便是收購成功了,面對吉利旗下的沃爾沃品牌消費者不知又會有何感想?
三、比亞迪和中華的成功離不開一直堅持的聚焦戰略。也許是吉利、奇瑞們的先天失誤,導致了比亞迪和中華們的后來居上,可謂是高歌猛進啊。雖然比亞迪號稱是靠模仿起家,但國內又有幾個汽車企業不是憑此戰略生存立足的呢;我們過度關注比亞迪的創造性模仿,忽略其背后的戰略路徑,比亞迪至少是國內唯一一家聚焦于一個品牌戰略的企業,甚至一開始就是聚焦其F3一個車型。但這種聚焦在競爭中使其具備了吉利和奇瑞不能比擬的優勢。國內目前多個國產品牌的總和都難以達到比亞迪的銷量。如果吉利和奇瑞也一直堅持比亞迪這樣的單品牌戰略,也許就不會出現比亞迪進入國內汽車銷量一線的現狀。根據陽光正東公司的研究表明,隨著比亞迪更多車型的上市,其市場的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2025年進入世界第一的目標也許真的就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