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專家孔長春老師在近年來服務一些農藥公司當中中發現,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從經營層到執行層到市場一線人員,對市場及其消費者的認識大多處于一種零散狀態,缺乏系統的市場調查和消費特點研究分析。
農藥的決定購買者與實際使用者基本為同一人,其中男性占到使用總人數的87%%以上,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男性是農藥市場的絕對消費群體。據此,企業應把農村男性做為市場目標加以研究,針對男性消費者心理特點,制定出適合其性別特點的宣傳資料和各類市場推廣促銷活動,如宣傳內容更加突出理性色彩、力求簡單直白。
研究男性購買的特點!
在教育程度方面,農藥使用者中近80%為小學、初中程度,高中以上的僅占到12%。可以看到,農藥市場的消費群體在與消費習慣有重大關系的文化教育程度上,具有絕對的低教育程度特點。受教育文化程度的不足,直接導致使用者對有一定操作要求的農藥產品的使用不當,而農藥產品的使用不當又很大的影響了農藥使用效果,并最終使消費者對產品的功效產生懷疑。
結合消費群體的低文化素質這一特點,企業在產品使用說明、廣告宣傳中應力求通俗直白,如果是使用操作配置比較復雜的農藥,人員的現場示范性演示操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促銷推廣活動也同樣的符合這樣的群體特點,如果送年畫,內容定為性感美人要比山水、書法效果好的多。
正確使用決定效果!
農藥的使用功效與使用者使用時配制調和的溶解比例有直接關系,如果配制不當也會最終導致消費者對產品功效的懷疑。數據顯示在農藥使用中,有高達近90%的人不能正確配制。
這一點和上面消費群體低文化教育程度有關系,針對此點我們企業在農藥使用說明中,就一定要強調使用時的操作方法和配制比例,如可以用特殊字體和顏色強調說明配制比例,在文字中加入“如果您對配制比例不能正確操作,請向當地農技人員咨詢”,直接送一個“傻瓜型”配制比例容器等。
對蟲下藥更為關鍵!
各類農藥的實際使用效果,與使用者能否做到“對蟲下藥”也有重要關系,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農藥使用者好象作物醫生,生活中如果醫生用藥不當可是要產生嚴重的醫療事故的。
數據顯示,在農藥使用者中僅有不到30%的人能辨別出菜青蟲、紅蜘蛛、菜蚜斑、潛蠅、根結線蟲、疫病等十種以上的害蟲,并能對蟲下藥,這就是說很大一部分農藥使用者是“江湖郎中”。
使用者不能做到“對蟲下藥”,殺蟲效果當然不理想,但他們大多會產生對企業產品的懷疑,從而不再購買這個產品。這一點讓我們企業有些“受冤”的感覺,但誰讓我們沒有教他們認蟲呢!
在這營銷專家孔長春老師(官網:www.kongmingteam.com)提醒我們農藥企業,一定要對使用者進行“認蟲”教育,企業可以在產品說明書上印上能殺滅害蟲的樣子,也可以在促銷活動中送使用者害蟲對照圖等。 從以上看,農藥產品在到消費者手中前,只是半成品產品,也就是說使用者必須還要進行再加工才能正常的使用,產品再加工的好壞對效果至關重要。這也就是說,農藥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企業供應鏈中的外部加工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