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78年粉碎四人幫,整個中國經濟是百廢待興,但那個時候沒有什么經濟意識,不像現在強烈到神經隨時可能崩潰。
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時,黑白電視機才開始涌入百姓家,對“經濟”這個詞匯根本沒有感覺。
88年海南經濟特區成立時,人人都在議論“賺錢”的事。
91年闖深圳,感受最強烈的是93年春節,突然發現上海這個城市比92年春節要繁榮了很多。
在深圳的8年(91~99年)里,只看到工廠一個接一個開出來,幾乎見不到倒閉的,而且一直是上升的,說明供大于求還沒有真正出現。
2008年第一次(亞洲)金融危機,是我創業的第四年,環保工程和設備的經營業績還是向上的,但已經感覺在網上做生意不是做銷售而是做營銷。這個預感早兩年已經有,所以06年1月就做了博客營銷,從賣產品轉型到賣人,塑造個人在互聯網上的信任度,用現在的術語就是個人IP。
“營銷”這個概念第一次進入我的心智,只要進入做營銷的時代,說明市場由供不應求向供過于求轉變。
工廠倒閉潮爆發最明顯的是2012年,以東莞為代表的制造業城市,倒閉的工廠,跑路的老板不要太多。
你也可以發現09年下半年淘寶由C2C向B2C轉型,淘寶由個人賣家轉向企業賣家,開始了企業級競爭。13年開始競爭趨于激烈,到現在早已是慘烈。
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又有哪些工廠和企業關門大吉了,包括金融業的各種企業。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打,今明兩年企業的小日子不會好過,實際上你已經感覺到了,真不知道明天哪個企業會死。
針對大有在線課堂 的小企業或個人,講講經歷過哪些事后的個人觀點和建議:
1)活下來,然后掙錢。這是小企業唯一的戰略,只要青山在就有柴燒。
2)收縮產品線,聚焦到單品或單品類。把現在似乎也賺錢的產品和服務統統砍掉,只做自己最擅長的、最有資源的產品或服務。
3)做工業品和工業設備網銷,最多用3人團隊,或夫妻檔+1個員工,或老板+2個員工,最佳是夫妻檔,當然我依然極力提倡老板做“一個人的戰爭”。
4)做消費品網銷,要看具體的品類數和營業額兩個因素,或一個人的戰爭,或不超過10人的團隊。這個要具體情況不同對待。
5)除非是創新、周邊創新有明顯的優勢,否則不能再增加新的產品。
6)目標客戶一定要少,一定要非常精準,只為那一類客戶服務。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你寫出來的產品或服務文案才有強烈的針對性,對目標客戶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否則,目標客戶一多,你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泛泛而指、泛泛而談,不要說殺傷力,連影響力都沒有。
7)推廣方法要少,不要超過5個。做好官網、店鋪首頁和詳情頁的營銷策劃后,直接做網絡廣告,少用免費推廣。當然,在選出1000個左右長尾關鍵詞后,則必須做大量的免費推廣,攔截長尾詞的精準流量。(這里詳細展開講講)
8)至于網上信任度的問題,已經反復強調了N遍了,不再贅述。
9)現金為王,網絡銷售的顯規則是現款現貨,即收到全款后再發貨。當然,對于做大客戶的長期訂單則另當別論。(這里也要展開講講)
10)手里要握有1~3個好客戶,但不一定是大客戶,你的日子一定好過。
學習更多內容,新浪微博@張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