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摘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衛偉演講稿,亦略作修撰)
一、中國最可能出現的世界級品牌。
什么是成長?相對于主要競爭對手,企業自身實力的增強和行業競爭地位的提升,稱之為成長;僅僅是規模的擴張和數量的增加,只能稱之為增長,增長是成長的指標之一,但不等于成長,因此,成長既表現為量的增長,也表現為質的提升。
不斷成長的企業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辦什么樣的企業?二是怎么辦企業?縱觀國內外眾多優秀企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同的,黃教授的答案是:現價段應該創建國際化大眾品牌,這是企業未來的遠大目標!
這里有幾個限定:
■國際化
如今市場已經國際化了,在中國,不能關起門來只在中國的消費基數上探討長青問題,必須考慮國際化的層面,企業生產產品時,考慮消費心理和使用價值的國際化、多元化。
■大眾品牌
我國企業整體上還不具備創建國際化高端品牌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因為這要求國際消費者認同你的文化、制度和價值觀、世界觀,或者認同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過上你的生活。
所以,企業應該把目標瞄準世界范圍內的大市場,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大企業一樣,進入發達國家的終端市場,以及新興市場國家和印尼、尼日利亞等人口大國,多研究這些國外市場,瞄準這些國家那些新興的中產階級。這個方向,將是中國所有企業的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企業應該有所作為,如一旦錯過,世界市場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二、走向世界的思維
那么,怎樣迎接這種挑戰呢?我們可以拿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都江堰來比喻,都江堰長盛不衰的秘訣就是“深掏灘,低作堰”;這一秘訣同樣適用并應用于中國打造世界級的長青品牌。
“深掏灘”的管理含義是,企業對質量、研發、人才培養、市場戰略、信息管理系統等進行長期投入,在此方面,華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華為公司基本法里明確規定,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還加大比例。十幾年過去了,華為依然如此!這就是世界級的華為。
如果你企業的標桿是世界級的,那么你至少要達到競爭對手的投入時間和比例,乃至要超過對手;許多企業,尤其是部分過分依賴銷售的企業的邏輯是,投入的前提是利潤率不能低于多少多少;大家都知道,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過早確定利潤水平,就只能拼命做銷售額,拼命做銷售額,就會導致拼價格,當價格迅速下降時,便降低成本,只是這時候,不但沒了利潤,而且失去品牌,企業最終做不長久。
“低作堰”,就是節制對利潤的過分依賴,不要因短期利潤而失去長期目標,企業既要考慮終端市場,又要考慮上游供應商的支持,我們都明白,未來的競爭將是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整體強健,是大企業的生存之本。企業應該追求的,是合理的利潤率,追求可保企業長期投入和發展基礎上的可持續利潤;
“低作堰”的核心思維是,是自覺把價格控制在產業的邊際水平上,即使你擁有壟斷地位,也不要追求壟斷的利潤,這樣,你就設下了產業門檻,當產業的價格水平在邊際成本上時,對手進來就意味著虧損,他們無法逾越你,這樣,你的企業才有長青基礎,國際化還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