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成長的春天
文/蔣麗華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中國孩子成長的腳步近了。
小學生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都迷上了網。特長班朗潤起來了,補習班生長起來了,奧數班紅火起來了。
初中生、高中生玩早戀,偷偷地從教室里溜了出來,嫩嫩的,萌萌的。校園里,公園路,大街上,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摟幾次肩,親幾趟嘴,摸幾回腰。小男生的手輕悄悄的,小女生的腰綿軟軟的。
女大學生陪酒、包養、炫富,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爭著搶著趕趟兒。陪酒的紅的像火,包養的粉的像霞,炫富白的像雪。學校里充滿著錢味,閉了眼,學校里仿佛已經滿是的!酒吧里,成千成百的妙齡女學生嗡嗡地鬧著,大小的闊少挑來挑去。小汽車遍地都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門口像眼睛,像星星,還閃呀閃的。
“我爸是李剛”,不錯的,像父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醉酒的氣息,混合著汽油味,還有各種飆車的聲響,都在黎明前的黑夜里醞釀。雪佛蘭撞了人,害怕起來了,拿著小刀連戳八刀,譜出宛轉的曲子,與花一樣的年齡應和著。無牌寶馬上的沖鋒槍,這時候也成天隨身攜帶著。
愛馬仕是最尋常的,一買就是三四個,還有馬薩拉蒂、蘭博基尼。可別惱。看,有買的,有送的,有假的,琳瑯滿目地擺放著,人家背后有個神秘的紅十字干爹。中非希望工程突然紅火起來,小主席年輕得逼你的眼。城市里,絢爛閃亮的霓虹燈,烘托出一片和諧繁榮的景象。在鄉下,倒塌的校舍里,空空的瓦房里,營養不良的留守兒童,邋里邋遢的,在山野里竄來竄去。還有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他們的頭發稀稀疏疏的,在白天黑夜里靜默地守望著。
網絡漸漸多了,玩的人也多了。城里鄉下,大大小小,有錢沒錢的,都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進去了。網吧里,餓了吃包方便面,困了趴著打個盹,各玩各的游戲去。“菌男”“霉女”“大蝦” “餐具” ,網絡語言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電視廣告,像個金娃娃,從頭到腳都在比誰更有錢誰更帥,它生長著。
游戲網站,像青樓女子一樣,花枝招展的,招揚著,傳染著。
賭博機,像黑色的儈子手,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押著我們的孩子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