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就說過,今年“兩會”為何對樓市的問題關注完全降溫,甚至于沒有多少“兩會”代表在談房地產市場問題。其關鍵就在于政府完全相信,現有的房地產政策有效,2018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繁榮還會繼續。有三四線城市的繁榮為基礎,中國的經濟增長及繁榮也就不用太多擔心了。
估計對一般的民眾來說,對于這樣的觀點多以會不太相信,會認為政府出臺這樣多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堅決要求國內房地產市場要回歸到“只住不炒”目標上來,由此國內房地產市場豈能不出現大幅度的調整呢?無論是十九大報告,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不是講得十分清楚嗎?所以,不少分析都認為,2018年國內房地產市場會出現根本性轉折。但是,實際上政策歸政策,政府更需要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結果。或如我昨天所指出,對國內房地產市場只做不說。
盡管目前政府還沒有公布1-2月份的房地產市場數據,但從其他側面的數據來分析,2018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估計比市場及政府所估計的還要好。從2017年銷售金額超過5000億的三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剛公布的1-2月數據來看,今年1-2月份,3家房地產企業住房銷售金額都快速增長。比如2017年住房銷售金額達5508億的碧桂園今年1-2月份住房銷售金額達1238.4億元,按年增長41.9%。恒大今年1-2月份住房銷售金額達到1125億元,按年急增64.4%。萬科今年1-2月份住房銷售金額達到1035.8億元,增長19.6%。即使是2017年以3652.6億元銷售為行業排名第四的融創中國,今年1-2月住房銷售金額達到440.8億元,按年增長87%。
可以說,這些房地產企業住房銷售這幾年一直在快速跳躍式的增長,由幾百億,增長到1000億、2000億、3000億、5000億等,而且這種跳躍式的增長速度,一點都沒有由于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而減慢,反之住房銷售增長速度則是越來越快,賣出的房子則是越來越多。這幾家企業今年1-2月份的銷售增長跳躍式的速度更是難以讓人相信,但卻是事實。大的房地產企業都如此跳躍式的增長,那么地頭蛇或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同樣會如魚得水。這也意味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火爆的局面并沒有因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出臺減緩,反之還在加速度,只不過其地點已經在全面轉換,由2016年的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又轉移到了三四城市。幾百個,甚至上千個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當然完全可取代少數的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了。
另有統計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60多座城市中有23個城市的商品房成交同比增加5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而來自國家統計局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在內的熱點城市房價基本“漲停”,而江蘇揚州等一批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則在近幾個月內保持上漲態勢。這也表明,只要房價在上漲,國內房地產市場的住房銷售就會快速增長,特別是對那些沒有推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三四線城市來說更是如魚得水。
由于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過度繁榮,從而使得大小三四線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得購買土地,增加供應。比如,由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300城土地市場月報中,今年1月份國內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量達3000萬平方米,超過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總和(不足2500萬平方米);2月份的相關統計同樣令人意外,三四線城市的成交面積、出讓金、樓面均價等重要指標均呈上漲趨勢,其中土地出讓金一項同比上漲高達41%,而一線城市同比則回落15%。也就是說,只要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繁榮,只要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在繼續上漲,那么這些城市的土地市場一定會非常活躍。房地產開發商就得購買更多的土地來滿足這種住房的需求。
而就政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政策而言,估計不把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全部推高最后一個城市沒有能力上漲了是不會停止。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當一個城市的房價持續上漲很久,這些城市政府覺房價上漲吃不消時,才會出臺那些不痛不癢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并讓這些城市的房價“停漲”(當前國內造出這樣扯的概念非常多)及企穩。所以,當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還在重演2016年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投機炒作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