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產是落實《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的具體表現,也是與房地產業結合較為緊密的一種商業形式。在當下房地產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投資旅游地產會使開發商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并且為地方政府的結構調整提供支持。
2014年2月18日,是國家發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一周年。尤其是在2013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將旅游放在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地位上,給當前如火如荼的旅游地產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解國家對旅游地產的發展思路,《中國地產總裁》雜志采訪了原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主任陳淮,他表示,隨著國內旅游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未來兼顧旅游和房地產的旅游地產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契合點。
陳淮表示,未來城市群的發展會出現一個趨勢,就是資源會集中在屈指可數的幾個中心超大型城市,而二、三線城市作為中心城市的配套,其不僅要承載讓大多數人住在城里的城鎮化目標,亦要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中心城市所無法具備的旅游、會議、休閑等功能。
他認為這對旅游地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只要在這些二、三線城市做好項目規劃,與風景名勝相結合,就能吸引客戶,從而給開發商帶來收益。”陳淮認為,國家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一周年以來,各地紛紛出臺實施細則,這給旅游地產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所以在住建部的規劃中,二、三線城市將起到衛星城的作用。而各中心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東等,迫切需要比如休閑旅游度假、國際會議以及其他服務功能的衛星城來配套。‘十二五’規劃及此后一段時間,也就是到2030年前,城鎮化主戰場就在二、三線城市。”陳淮說,“這給旅游地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陳淮認為,做好旅游地產開發,實際從根本上符合中央關于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能夠適應人民生活需求多樣化和當前旅游業興起的時代發展
要求,可以在給開發商帶來豐厚利潤的同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多的旅游度假需要。“這是一個利國利民利己的好事。”陳淮表示,今后旅游地產的開發商一定要進一步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要尊重自然山水,尊重原有的環境格局,尊重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建筑特色,尊重游客和當地村民的需求,要對旅游地產所在地周邊環境有一個好的保護規劃,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陳淮認為只有這樣,開發商才能在滿足自身獲取利潤的需求同時,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推動旅游地產產業化發展。不單是開發具體的旅游地產項目,還要優化相關的小環境,更要在創新上下工夫。”陳淮表示,旅游地產現在已經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未來能否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房地產業的新的增長點,就看這幾年的基礎打得牢不牢。他認為,只有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認真研究,精心設計,保證質量,和諧環境,才有可能給客戶提供一個宜居、舒適、與環境融合的美麗旅游地產產品,也才能將房地產商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