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客技術先驅blogger.com創始人Evanwilliams在2006年3月推出twitter這一微型博客時,他所希望的只是提供一個自由交互的平臺,允許不同的用戶將自己的最新動態和想法通過網頁、手機、甚至IM工具如Gtalk的方式隨時隨地傳達給更多的人,以使他們的表現欲和分享欲能充分施展。 然而,令Evanwilliams都難想象的是,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技術并不高深的平臺不僅實現了當初的目標,如今更是成為了眾多名人、企業或者政府機胸營銷自我、發布和接收反饋信息的重要陣地,可謂是互聯網傳播史上的“新革命”。無論是2006年的舊金山地震,還是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2009年的伊朗大選,Twitter都出乎意料地扮演了重要角色,吸引了大批“粉絲”的追隨和評論。雖然它只有140個字的字符容量,雖然它在娛樂性、內容豐富性上不及博客和SNS網站,但它在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及時性和強效的交流互動性上,似乎又要比博客和SNS更勝一籌。舶來的Twitter 在圍內,如同開心網拷貝Facebook一樣.Twitter的追隨者們也躍躍欲試。先行者如飯否、嘰歪、嘀咕等,已經搶先占據了一部分市場。2008年,隨著奧巴馬用twitter拉票后,各科微博客在國內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騰訊滔滔、做啥、忙否、同學網、隨心、叨叨網、聚友9911、ohMyVoice、MySpace-…“有報道甚至稱全盛時期有超過30家網站在經營微博產品。然而,由于受到服務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用戶規模小、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政策性風險較高等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微博在中國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競爭格局。 2009年8月,憑借雄厚的財力、巨大的流量以及成熟的技術和監控能力,門戶網站新浪微博進入內測階段,并借助先前博客營銷的殺手锏——明星效應牌,以后來居上的姿態“溫暖了經濟寒冬”,許多網民也親切地稱這種新玩意兒為“圍脖”。到目前,國內的另外兩家大的門戶網站——搜狐和網易也先后進入了微博公測階段。“我比較看好擁有資源積累的網站來推展新的業務,畢竟,他們擁有的重度上網人群是進行微博營運的最好的資本。”清華大學總裁班網絡營銷專家、DM網絡整合營銷機構總經理劉東明告訴《廣告主》記者,總的來看,微博在國內尚處于技術萌芽期向過熱期過渡的階段,離行業真正的成熟再到成功的營銷轉型還需要時間,但相信不久的將來,微博將會成為現代網民和企業營銷的又—基礎應用。 企業營銷新工具 隨著微博影響力的提升和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也有許多企業紛紛嘗“鮮”,加入到微博營銷的陣營中來。VANCL、長安福特、歐萊雅、居然之家、柒牌等企業微博客,通過不同品牌推廣手段和宣傳模式聚攏了大量的品牌消費者,成為第一批借助微博客成功上位的圍脖明星。 雖然說,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如何建構有效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微博長期發展下去所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對于微博模式的商業前景,專家們都表現得比較樂觀。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副主任傅志華介紹,對于廣告主而言,微博營銷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縮短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一方面,網民們自主發布、討論、傳播的信息形成了非常真實、鮮活的數據.可供企業參考,以指導它們升級產品和品牌;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發布品牌、折扣或服務信息,也能吸引更多的品牌目標消費群體參與到品牌的交流和互動中來,增強他們的品牌認知,也鞏固其品牌消費的忠誠。“這符合了當前的‘濕’營銷概念,我相信越來越多的廣告主會加入到微博營銷的隊伍里來。”劉東明認為。 在微博風行的今天,廣告主,你的“圍脖”是否也開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