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對我們健康人的忠告
“我以前覺得自己身體棒,胸口悶了就拍拍,終于有一次拍不回來,突發心肌梗塞,如果不是搶救及時,我恐怕都不在了!”昨天下午,66歲的徐大伯和十幾位病友,交流從死亡線歸來的感受,向現場的住院病友傳授后悔藥。他們都收到過病危通知,但是他們都因創救及時,他們都從死亡線上回來了。我的一個熟人卻因創救過程中追求高成功率而耽誤了時間。非常遺憾!
“我這個人,從來不檢查身體,加上個性要強,能忍耐,胸悶了就拍拍,就這么一直過下來了。”徐大伯是個直性子,講話棒棒響。徐大伯回憶,今年清明過后的第一天,他上午到西湖斷橋玩了半天,回家以后,搬了一桶礦泉水到飲水機上,突然就感覺胸悶。和以往一樣,他以為拍拍就好了,可拍了一會沒像往常一樣恢復,反而渾身冒大汗,站著不舒服,躺著不舒服,陽臺上吹吹風還是不舒服。徐大伯突然想起來自己家住農村的舅舅就是心梗去世的,馬上去醫院掛急診。醫生一查,徐大伯突發心梗,心臟已經大面積缺血。“以前我天不怕地不怕,這回醫生的病危通知書一開出,我可真的害怕了,這個毛病太厲害了!”2小時后,徐大伯的右冠脈被打通,他聽到身邊的醫生說“通了!通了”,知道自己撿回一條命,才沉沉睡去。5月份,徐大伯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左冠脈的手術,身體里的“不定時炸彈”終于被排除。
徐大伯牢牢記住王建安教授的三句話:戒煙戒酒、基本吃素、堅持服藥。“我現在每天走路3公里,雷打不動。吃東西葷腥少了,可身體好起來啦!醫生看我現在的心電圖,看不出是心梗過的!”徐大伯笑呵呵地又拍了拍胸脯。現場,曾經經歷過心梗的患者都紛紛講述了自己險象環生的經歷。無一例外的是,他們以前都自認為身體好,一點高血壓、高血脂不礙事,忽略了對自己的健康管理,最后都被一紙死亡通知敲醒。
但如果能夠堅持定期體檢,很多病癥都可以防患于未然。盡管提醒過無數次,王教授還是強調體檢的重要。“健康教育讓每個人清楚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醫生不僅僅是要手術技術一流,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前后的健康管理,這對病人來說,和手術一樣重要。不管我的時間多緊張,也要跟病人交待清楚用藥事項和生活習慣改進。可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了!”王教授說,膽固醇高的人,突發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提高50%以上,腎動脈硬化、肢端壞死的幾率也大大增加。突發過心梗的患者,對膽固醇的監測應更加注意。
我們自己要對健康負全責,健康就好比1,沒有這個1,添最多的0,也是0。如果有了這個1,添的0就有意義。改編《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