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宏觀經濟學
黃德華
經濟增長了,并不意味著經濟發展了,經濟增長是人均實際GDP的增加;經濟發展是從落后狀態進入先進狀態。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制度,資源與技術.制度是決定因素.而資源是有限的,資源投入型增長遲早會走到盡頭,而技術創新是最關鍵因素.基礎研究不能直接帶來經濟利益,屬于公共產品,不存在專利問題,在美國由政府與基金會投入.技術研究則由企業來投資,因為它可以直接帶來利益,因此必須受到專利保護..中國經濟發展關鍵是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要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中國要解決金融體制的改革.不是銀行來投資,而是企業自由資金與企業通過金融市場來融資進行投資.二是創新技術與成果歸誰所有,歸誰來保障.即所有制及其保障問題.技術創新是企業本位,而不是學校本位,或政府本位.
由于歷史的必然以及電腦技術的發達,經濟全球化誰也阻擋不了,因此任何國家都必須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所以我們要研究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這樣就可以強大自己。作為企業也一樣,他必須要知道國際資本流動,國家匯率規律與政策等。因為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影響遠遠大于財政政策的影響。我們國家的出口加上進口過大,占有GDP的比重為70%,因此對外依存度過高,帶給我們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外匯儲備過高,必然會引起貨幣升值,很容易遭受沖擊。在利用財政政策(稅收,支出與赤字)和貨幣政策作為決策機制時,廣開言論,保障民主與科學。所謂的民主就是任何權力都有其他權力來約束他,因此在制度設計上,權力之間要存在制約機制。民主不是完美的決策,但是他可以避免重大失誤的決策的出現。
懂經濟學的人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但是不懂經濟學的人肯定成不了成功的現代企業家。經濟學是以實現資源既定時的最大化為目標,他可以為我們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盡管這些思路不是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思路決定出路,順著思路,肯定可以悟出實際的方法。以一次成相技術獨領風騷數十年的寶麗萊公司在21世紀破產了,是因為他們光學專家出身的CEO不懂經濟學與管理學,迷信技術至上,結果在激勵機制,企業兼并等決策方面嚴重失誤。
各國第一代企業家抓住了時機,有魄力與膽量,又敢于冒險與勤勞,因此他們成功了,他們的成功是膽識,而不是知識。在現實世界發展與變化中,一些企業家沒有學經濟學,不自覺地與經濟規律產生了對抗,結果受到經濟規律的懲罰,淘汰了破產了。經濟學能夠解釋變化萬千的經濟世界,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如何變,為什么變,因此我們的眼光更高更廣了,決策就會更少失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