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華點評:藥企營銷不帶金(7)
黃德華
藥企營銷不“帶金”之六和醫院打成一片。該文舉了一個“做藥,做成醫院的一員,由乙方變成甲方”的真實案例。周女士是國內某大型上市藥企的資深銷售主管,在一個直轄市的部分區域,帶領幾名醫藥代表工作,同時自己親自掌管三家“超級”三甲醫院的銷售。周女士銷售的抗生素TB連續一年多來在醫院用藥金額排名中位列第一。但是,TB從來沒有被醫院停過藥,援引藥劑科主任的話說:“就算TB用得再多,我也沒法停藥,因為幾乎所有處方抗生素的醫生都用過該藥,大家的處方量相對均衡,這說明這個藥是醫院臨床工作中真正需要的。”
經過幾年奮斗,周女士終于擺脫通常意義上的“帶金”銷售。她的成功路徑除了刻苦努力,比較有特點的為以下兩點:1.一視同仁。周女士眼中,有現在的VIP,更有將來的VIP。從家里帶來的土特產,她會分給剛剛畢業的低年資醫生。她認為“大主任”們有很多人送禮,不缺我這份,但這些醫生沒人理睬,今天給他們多一些關注,他們就會記得我!于是,這些“小醫生”在一茬茬地長成“大醫生”后,都變成了周女士的死黨。他們幾乎視周女士為醫院的一員,周女士也會不定期買一些禮物感謝他們,但從來不將這種感謝與處方量掛鉤。2.參與高層政治。周女士逐步與院長、黨委書記等醫院領導層建立良好的關系,被醫院聘為藥事顧問,加盟該院民主黨派,列席醫院某些重要會議,正式成為醫院一員。由于周女士的銷售慢慢不再兌付回扣了,所以有閑錢贊助。
她的贊助特點是:不贊助則已,一贊助“絕不留情”;低調,從不多言多語。醫院領導的工作也因此多了不少便利,對周女士心懷感激,這使她沒必要再行賄領導。
黃德華認為這種操作方法其實也很不少,部分民營企業就是這樣操作的。其實這是小帶金變成了大帶金。醫院與藥企形成聯盟,共同勾結,欺壓患者。在歐美幾乎看不到這種操作模式,因為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黃德華建議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要立法管理這種操作模式,這種對患者的傷害極大。藥企與醫院是伙伴,但決不是同盟!作為有良知的藥企要醫生處方的中立性!而不是成為其中一員。案例中其實就是醫院與藥企同盟后形成的壟斷,地球人都知道,壟斷就是對消費者(醫藥行業消費者就是患者)最大的傷害!(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