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設計需要融合人性心理學與組織行為學
黃德華
一個組織有否生命力,取決于這個組織的設計是否符合人性?作為管理者,我們要把制度與規則設計成符合人性。中國對世界的組織貢獻是古代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非常符合人性:它帶給了人們相對公平,它讓所有人都充滿了希望(即每個人都有個夢想),它讓所有人忠于朝廷而不是忠于個人。科舉制度把情理擋于人才的選拔的門框之外,讓法高于情理,因此這個制度非常有生命力。只是后來科舉制度的執行形式沒有與時俱進而落伍了,因此漢武帝是經營組織的卓越者。美國對世界的組織貢獻是現代的三權分立與選舉制度,三權與選舉制度也非常符合人性:它帶給了人們相對公平,它讓所有人都充滿了希望(即每個人都有個夢想),它讓所有人忠于國家(憲法)而不是忠于個人,權力遇到邊界才能制止。這兩種組織讓每個人都有個夢想,中國人有中國夢,美國人有美國夢。它們的結果是通過制度產生的人才是對朝廷/國家負責,而不是對人負責。人性之一就是誰給權力,就對誰負責。
高層管理者的知識結構中不僅要有人性心理學,更要有有組織學,從而提高我們的組織技術。我們需要知道群體與結構對組織內部行為的影響,并用組織學知識去改善組織的有效性。組織戰略,組織文化,權力結構,正式規范,人員選拔政策,績效評估與獎酬體系與物理工作環境等構成群體的外部環境,通過分配資源(群體成員的能力與人格特點,群體中的權力)與設計組織結構,從而讓群體產生互動的過程,如群體決策,群際關系,群際沖突等,從而實現群體目標,并給予群體績效反饋,這就是群體行為學。
在組織設計中,要在開放系統中根據組織的戰略與目標進行結構設計,提高組織的有效性。根據組織本身的內部規律如組織的生命周期與規模理論進行控制系統設計,提高組織的生命力。不斷地提煉組織的倫理價值觀與組織文化,提高組織的壽命。根據時代的變遷,組織自動進行組織創新與變革,以走向基業長青。如現代組織中團隊建設,虛擬組織與無邊界組織的出現,如企業集團組織有三種聯結紐帶,三個持股類型,四個層次等進行組合。如果一個組織設計中,權力公有(利群,權力受憲法控制,公民監督),財產私有(利己,財散人聚),知識相對私有(利他,專利短暫私有,知識共享利于人類進步),這個組織就會取得長足地發展,并始終會處在和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