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
在《中國青年報》 上看到這樣的報道: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某網站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其中有82.6%的人為在職者,9.2%的人為學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樣,同時執行多份Case……Working Poor——犧牲假日,當個賺錢機器……”近年來,國內各大論壇上,“workingpoor”一詞開始流行。 “workingpoor”在英文中是個專有名詞,被翻譯成“窮忙族”或“在職窮人”,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抱怨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
那么為什么會產生“窮忙族”呢?很多專家認為“窮忙族”產生原因是壓力。上海社科院咨詢師劉波認為“窮忙族”的劃分雖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是在人們越來越關注CPI、收入分配、個人理財的今天,“窮忙族”的提出有其必然性。調查顯示,60.9%的人認為“窮忙族”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壓力過大,競爭激烈;48.9%的人認為原因是“窮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職業規劃;39.5%的人認為是由于起點太低機會太少;26%的人認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認為是盲從、隨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認為是由于耐心不夠。
國家心理咨詢師王閩認為,“窮忙族”感到壓力很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價值觀的問題。“感覺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這主要還是從金錢角度衡量的。年輕人應該從整個工作職業生涯來看長遠的目標。”一位名為“王者歸來”的網友認為,“窮忙族”產生的原因是個人欲望膨脹。“有的人,沒錢的時候買個二手手機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時就想買個電腦,等到工資3000元時就盤算著買臺高檔IBM……薪水增加的同時,個人期望也在上升,于是不斷地為達成心愿而忙碌、奔波。”
那么如何走出“窮忙族”?很多專家建議:要擺脫“窮忙”,就積極充電。在此次調查中,14.1%的人認為應該“窮忙”,在過程中總會有收獲。但是,更多的人則在為擺脫“窮忙”而糾結。調查顯示,在被問道“怎么做才可以擺脫"窮忙"”時,人們給出的排序是積極充電,增強競爭力(55.7%);調整好心態,適時進行工作減壓(50.4%);只要有合理的人生規劃和目標,就不會“窮忙”(46.5%);主動去適應社會(39%);社會不應該過于強調競爭(12.6%)。
對于如何擺脫“窮忙”的狀態,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認為,由于我國經濟社會處于不斷轉型的時期,就業市場化趨向日益明顯。各式各樣的風險也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不斷呈現。因此,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面對風險時及時調整心態的能力比學到多少文化和技術更重要。同時,青年人在初涉職場時,不應該過分考慮物質條件或附加條件,最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黃德華認為,在工作中,關注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擅長,為自己的成長添磚加瓦。這是工作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