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創新-中國古典哲學的現代闡述
黃德華
在浙江大學EMBA學習“儒道禪與現代管理”,受益匪淺?,F用我的語言把所感悟的中國古典哲學整理如下:
1,易學的精髓認為:只有變化發展,事物才有前途,此為吉也。停滯不變化,就是沒有前途,此為兇也。
2,關于人性的觀點,同一個人的人性是善惡兼有。人既要講道理,也要講規矩。我認為三字經改成“人之初,性善惡;性相近,習相遠?!蓖ㄟ^道德教化,把善的東西培養起來,把惡性抑制下去,因為柔性的方法,可以填補剛性的漏洞。培養善性容易,抑制惡性很難,因此我們在培養員工的覺悟的同時,需要制定嚴密的法治,讓惡性被剛性的東西牽制住。我們要重視心性控制的覺悟力,也要重視心性控制的外部力。作為企業管理者要培養自己的“仁者愛人”的親和力。
3,關于人我的觀點,人我合一,自他不二。每個人都是利他利己的統一體。只要制度規范,在制度與規范內,喚醒利己思想比喚醒利他思想更能激勵員工的奮斗動力。如果我們對員工說不管您是白貓還是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話,那么我們的企業很有可能盛極而衰,因為這種做法只喚醒了利己思想,沒有給予人們利己的前提是遵守規章制度。利己利他是合二為一的,利己可以利他,利他是為了利己。我們的制度設計要防止人們為了利己不擇手段,讓利己損他的人們為他們利己損他的行為付出巨大的成本。也要讓人們的利他行為得到弘揚與補償,保證人們利己又利他的行為得到暢通。儒家主張的管理之道要用利他智慧,佛家主張的管理之道是關愛眾生。
4,關于義利的觀點,我非常認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里的道,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是遵守法律法規,第二個意思是道義。我們要培植道義之心,練經利之才。在遵守規則與道義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利益。道義與功利的思想,我們都要擁有。當道義與功利矛盾時,此時以法律為底線,我們就要堅決舍棄違反了法律的利。當然士魂商才是我們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5,關于欲理的觀點,以道律欲。就是以自己的精力,道德與法律來約束自己無窮的欲望。不違反法律與自身生命的事情使可欲,違法與損害自身生命的事情要“不使可欲”。
6,關于有無的觀點,善有善無。自然的,就要有所為,不自然的,就要無所為,或者,不自然的,就有所不為。對于法律許可的,就要剛性有為,對于法律不許可的,就柔性無為。
我國古典哲學經過了5000多年的洗滌,依然源源流長,綿延不斷。我只是用我在21世紀初所說的全部才識給予感悟,以盡微薄之力給予傳播!歡迎指正!